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實用醫療輻射防護
  • 蔣寧一 戎明海
  • 1694字
  • 2021-12-13 10:13:05

二、輻射防護中常用的輻射量和單位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電離輻射不斷地應用在各行各業中。放射線的廣泛使用,不可避免的帶來了接觸射線的人員防護問題。定量測量輻射照射對個人和接觸射線群體產生效應的有效劑量及帶來的輻射危害,是輻射防護在實際工作中必須要了解和探索的。
(一)權重因子
1.輻射權重因子(radiation weighting factor,WR)
雖然吸收劑量適用于各種輻射類型,并且可以用來說明各種介質在電離輻射過程中吸收能量的多少,但它不能說明所導致的生物效應如何。這是因為當輻射類型與其他條件發生變化時,輻射生物效應與吸收劑量之間的關系也有所變化。因此,如果我們對吸收劑量加一個系數,使修正后的吸收劑量就能更好地反映輻射所導致的有害效應概率或嚴重程度。
輻射與物質作用是隨機的,所以物質吸收能量(不是某一點上的劑量)采用平均劑量的概念,如果將吸收劑量用一個與輻射的品質有關的因子加權,此加權因子稱為輻射權重因子。對于特定種類與能量的輻射,其權重因子的數值是代表這種輻射在小劑量時誘發隨機效應的相對生物效應的數值。
2.組織權重因子(tissue weighting factor,WT)
隨機性效應發生的概率不僅與射線的種類和能量有關系,而且還與受照射組織或器官有關。當幾個不同組織受到不同劑量的輻射時,對組織或器官的當量劑量給予一個系數進行加權,使其隨機性效應與總的隨機性效應相對應。這個對組織或器官的當量劑量加權的因子稱為組織加權因子。
組織加權因子反映在全身均勻受照射下各組織或器官對總危害的相對貢獻。表1-1表示組織權重因子。
表1-1 組織權重因子
(二)當量劑量和有效劑量
1.當量劑量(equivalent dose,H)
人體接受射線照射后,雖然吸收劑量可以用來說明人體所接受的射線能量,但未必能產生相對應的生物效應,放射生物效應與輻射類型、輻射劑量、生物種類、照射條件和個體生理差異均有關系。為了比較不同類型的輻射引起的有害輻射效應將個人或集體實際接受的或可能接受的吸收劑量根據生物效應乘以一個加權因子修正,才可以用同一尺度來比較不同類型的輻射照射所造成的生物效應。加權修正后的吸收劑量在輻射防護中稱為當量劑量(H)。
在ICRP 1990年建議書中,將當量劑量定義為對于某種輻射R在某個組織或器官T中的當量劑量H T.R

HT-R=WR?DT-R

W R為與輻射R能量相關的吸收劑量修正系數,即輻射權重因子。D T-R為輻射R在組織或器官T中所產生的吸收劑量平均值。
當量劑量和吸收劑量兩者的單位在量綱上是相同的,但其含義有著本質上的差別。吸收劑量是表達單位質量的介質吸收輻射能量的多少,而當量劑量是表達吸收了射線能量對人體可能帶來的危害的大小。雖然單位質量的人體組織吸收了不同輻射類型的相對的可輻射能量,但當量劑量數值可能會有很大的差別,這種差異通過W R可反映出來。W R是沒有量綱的數,所以當量劑量和吸收劑量的SI單位在量綱上是一致的。
當量劑量SI單位是J/kg,專有名為希沃特(Sievert),簡稱為Sv。
當吸收劑量(D)以rad為單位時,當量劑量(H)的就可用其曾用的專用名稱雷姆(rem)來表示。

1Sv= 1J/kg

1Sv= 103mSv

1rem= 10- 2 J/kg

1rem= 10- 2 Sv

如果輻射場由幾種具有不同W值的不同種類和不同能量的輻射源組成,可將吸收劑量分成幾組,各自用其W R值,而后相加得出各組織或器官的總當量劑量:

當量劑量只限于在輻射防護領域中應用,通常只適用于當量劑量限值以下或接近的范圍,不適用于高水平的事故照射。表1-2為輻射權重因子W R在現行放射防護規定的要求。
表1-2 輻射權重
(1)所有數值均與照射到機體上的輻射有關,包括內照射。
(2)不包括由原子核向DNA發射的俄歇電子。
單位時間內組織或器官T所接受的當量劑量為當量劑量率(equivalent dose rate,H)。當量劑量的SI單位為J/(kg?s);專用名為希沃特/秒(Sv/s)。
2.有效劑量(effective dose,E)
機體在所受到的任何照射時,不可能只局限于一種組織或器官。不同的組織或器官對射線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組織或器官如果接受了相同的當量劑量的射線照射,其產生的輻射生物效應也是不可能相同的。為了評價輻射對生物體所產生的損傷效應,了解不同組織接受照射造成的總危險度,我們需要通過組織權重因子對當量劑量加權。有效劑量這一概念就是加權后的當量劑量。有效劑量的定義是人體各組織或器官的當量劑量乘以相應的組織權重因子后的總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中市| 武隆县| 晋城| 澄城县| 宝丰县| 轮台县| 玉环县| 渭南市| 安达市| 紫金县| 灯塔市| 宁河县| 太保市| 浙江省| 西平县| 巫溪县| 通州区| 襄樊市| 博湖县| 文水县| 苍南县| 东方市| 龙口市| 上思县| 福州市| 池州市| 松江区| 青铜峡市| 富锦市| 阳城县| 兴业县| 营口市| 丁青县| 无锡市| 独山县| 剑川县| 祥云县| 鹰潭市| 临澧县| 开封县| 长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