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藥性賦白話解(第4版)
- 高學敏
- 5字
- 2021-12-13 15:05:25
藥性賦輯錄
寒 性
諸藥賦性,此類最寒。
犀角解乎心熱;羚羊清乎肺肝。
澤瀉利水通淋而補陰不足;海藻散癭破氣而治疝何難。
聞之菊花能明目而清頭風;射干療咽閉而消癰毒;
薏苡理腳氣而除風濕;藕節(jié)消瘀血而止吐衄。
瓜蔞子下氣潤肺喘兮,又且寬中;
車前子止瀉利小便兮,尤能明目。
是以黃柏瘡用,兜鈴嗽醫(yī)。
地骨皮有退熱除蒸之效;薄荷葉宜消風清腫之施。
寬中下氣,枳殼緩而枳實速也;
療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
百部治肺熱,咳嗽可止;
梔子涼心腎,鼻衄最宜。
玄參治結熱毒癰,清利咽膈;
升麻消風熱腫毒,發(fā)散瘡痍。
嘗聞膩粉抑肺而斂肛門;金箔鎮(zhèn)心而安魂魄。
茵陳主黃疸而利水;瞿麥治熱淋之有血。
樸硝通大腸,破血而止痰癖;
石膏治頭痛,解肌而消煩渴。
前胡除內(nèi)外之痰實;滑石利六腑之澀結。
天門冬止嗽,補血涸而潤肝心;
麥門冬清心,解煩渴而除肺熱。
又聞治虛煩、除噦嘔,須用竹茹;
通秘結、導瘀血,必資大黃。
宣黃連治冷熱之痢,又厚腸胃而止瀉;
淫羊藿療風寒之痹,且補陰虛而助陽。
茅根止血與吐衄;石韋通淋于小腸。
熟地黃補血且療虛損;生地黃宣血更醫(yī)眼瘡。
赤芍藥破血而療腹痛,煩熱亦解;
白芍藥補虛而生新血,退熱尤良。
若乃消腫滿逐水于牽牛;除毒熱殺蟲于貫眾。
金鈴子治疝氣而補精血;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腫。
側柏葉治血山崩漏之疾;香附子理血氣婦人之用。
地膚子利膀胱,可洗皮膚之風;
山豆根解熱毒,能止咽喉之痛。
白鮮皮去風治筋弱,而療足頑痹;
旋覆花明目治頭風,而消痰嗽壅。
又況荊芥穗清頭目便血,疏風散瘡之用;
瓜蔞根療黃疸毒癰,消渴解痰之憂。
地榆療崩漏,止血止痢;
昆布破疝氣,散癭散瘤。
療傷寒、解虛煩,淡竹葉之功倍;
除結氣、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
知母止嗽而骨蒸退;牡蠣澀精而虛汗收。
貝母清痰止咳嗽而利心肺;桔梗開肺利胸膈而治咽喉。
若夫黃芩治諸熱,兼主五淋;
槐花治腸風,亦醫(yī)痔痢。
常山理痰結而治溫瘧;葶藶瀉肺喘而通水氣。
此六十六種藥性之寒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