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園林綠化養護與管理從入門到精通
- 賴松江主編
- 1681字
- 2022-01-13 15:07:19
第二節 樹木灌溉與排水
水分是植物的基本組成部分,植物體重的40%~80%是由水分組成的。當土壤內水分含量為10%~15%時,地上部分停止生長;當土壤內含水量低于7%時,根系生長停止。水分過多則產生無氧呼吸,甚至死亡。所以,灌溉與排水是物業樹木養護工作中的重要一環。
一、樹木灌水與排水的原則
1.不同氣候、不同時期對灌、排水的要求不同
不同氣候、不同時期對灌、排水的要求不同,如表2-4所示。
表2-4 不同季節的灌、排水要求

2.不同樹種、不同栽植年限對灌、排水的要求不同
(1)不同樹種對水分要求不同,不耐旱樹種灌水次數要多些,耐旱樹種(刺槐、國槐、側柏、松樹等)次數可少些。
(2)新栽植的樹木除連續灌三次水外,還必須連續灌水3~5年,以保證成活。
(3)排水也要及時,先排耐旱樹種,后排耐淹樹種,如檉柳、榔榆、垂柳、旱柳等均能耐3個月以上的深水淹浸。
3.根據不同的土壤情況進行灌、排水
沙土地易漏水,應“小水勤澆”,低洼地也要“小水勤澆”,而黏土保水力強,可減少灌水量和次數,增加通氣性。
4.灌水應與施肥、土壤管理相結合
應在施肥前后灌水,灌水后進行中耕鋤草和松土,做到“有草必鋤、雨后必鋤、灌水后必鋤”。
二、灌水
1.灌水的時期
灌水的時期可分為休眠期灌水和生長期灌水兩種。
(1)休眠期灌水。秋末冬初灌“凍水”,提高樹木越冬能力,也可防止早春干旱,對幼年樹木更為重要。早春灌水使樹木健壯生長,是花果繁茂的關鍵。
(2)生長期灌水。生長期灌水的要求如表2-5所示。
表2-5 生長期灌水的要求

在北方一般年份,全年灌水6次,應安排在3、4、5、6、9、11月各1次,干旱年份和土質不好或因缺水生長不良者應增加灌水次數。在西北干旱地區,灌水次數應更多一些。
2.灌水量
灌水量與樹種、土壤、氣候條件、樹體大小生長情況有關。
耐旱樹種灌水量要少些,如松類。不耐旱樹種灌水量要多些,如水杉、馬褂木等。灌水量以達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80%為標準。大樹灌水量以能滲透深達80~100cm為宜。
3.灌水的方法與要求
(1)灌水的方法。
① 人工澆水:移動灌水。
② 地面灌水:畦灌、溝灌、漫灌。
③ 地下灌水:地下管道輸水,水從孔眼滲出,浸潤周圍土壤,也可安裝滴灌。
④ 空中灌水:噴灌(圖2-16)或人工降雨。由水泵、管道輸水、噴頭、水源四個部分組成。

圖2-16 噴灌
(2)灌水的順序。新栽植的樹木→小苗→灌木→闊葉樹→針葉樹。
(3)常用水源和引水方式。
① 常用水源:河水、塘水、井水、自來水,也可利用生活污水或不含有害有毒物質的水。
② 引水方式:擔水、水車運水、膠管引水、渠道引水和自動化管道引水。
(4)質量要求。灌水堰在樹冠垂直投影線下,澆水要均勻,水量足,澆后封堰。夏季早晚澆水,冬季在中午前后澆水。
4.灌水的注意事項
(1)不論是自來水還是河道水或者是污水,都可以用作灌溉水,但必須對植物無毒害作用。灌溉前先松土,灌溉后待水分滲入土壤,土表層稍干時,進行松土保墑。
(2)夏季灌溉應該選擇在早晚進行,冬季應該在中午左右進行。
(3)如果有條件,可以適當加入薄肥一道灌溉,以提高樹木的耐旱力。
三、排水
1.排水的必要性
土壤中的水分與空氣是互為消長的。排水的作用是減少土壤中多余的水分,增加土壤空氣的含量,促進土壤空氣與大氣的交流,提高土壤溫度,激發好氣性微生物活動,加快有機質的分解,改善樹木營養狀況,使土壤的理化性狀全面改善。
2.排水的條件
在有下列情況之一時,就需要進行排水。
(1)樹木生長在低洼地,當降雨強度大時,匯集大量地表徑流,且不能及時宣泄,而形成季節性澇濕地。
(2)土壤結構不良,滲水性差,特別是土壤下面有堅實的不透水層,阻止水分下滲,形成過高的假地下水位。
(3)園林綠地臨近江河湖海,地下水位高或雨季易遭淹沒,形成周期性的土壤過濕。
(4)平原與山地城市在洪水季節有可能因排水不暢,形成大量積水,或造成山洪暴發。
(5)在一些鹽堿地區,土壤下層含鹽量高,不及時排水洗鹽,鹽分會隨水的上升而到達表層,造成土壤次生鹽漬化,對樹木生長很不利。
3.排水的方法
應該說,園林綠地的排水是一項專業性基礎工程,在園林規劃及土建施工時就應統籌安排,建好暢通的排水系統。園林樹木的排水通常有三種方法,如表2-6所示。
表2-6 排水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