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花藥彩色圖譜
- 鄧家剛 王柳萍 黃克南主編
- 694字
- 2021-12-30 14:29:23
防風花
別名 關防風花、屏風花。
基原 為傘形科植物防風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cz.) Schischk.的花。
產地 主產于東北、華北及陜西、甘肅、寧夏、山東等地。
采收加工 8~9月花開時采收,陰干。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30~80cm。根粗壯,長圓柱形,有分枝,淡黃棕色,根頭處密生纖維狀葉柄殘基及明顯的環紋。莖單生,二歧分枝,分枝斜上升,與主莖近等長,有細棱。基生葉叢生,有扁長的葉柄,基部有寬葉鞘,稍抱莖;葉片卵形或長圓形,二至三回羽狀分裂,第一回裂片卵形或長圓形,有柄,第二回裂片下部具短柄,末回裂片狹楔形;頂生葉筒化,有寬葉鞘。復傘形花序多數,生于莖和分枝頂端;小傘形花序有花4~10,小總苞片4~6,線形或披針形;萼齒三角狀卵形;花瓣倒卵形,白色,先端微凹,具內折小舌片。雙懸果狹圓形或橢圓形,幼時有疣狀突起,成熟時漸平滑。花期8~9月,果期9~10月。
花藥性狀 小傘形花序有花4~10;無總苞片;小總苞片4~6,線形或披針形;花瓣倒卵形,白色無毛,先端微凹,具內折小舌片。
化學成分 主要含有揮發性、色原酮類、香豆素類、多糖類、有機酸類、聚乙炔類、甘油酯類等。
藥理作用 解熱,鎮痛,鎮靜,抗炎,抗菌,抗腫瘤,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抗過敏,抗凝血。
性味歸經 味辛,性微溫。歸脾、胃、肝經。
功能主治 理氣通絡止痛。用于脘腹痛,四肢拘攣,骨節疼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克。
本草記載 《藥性論》:“主心腹痛,四肢拘急,行履不得,經脈虛羸,骨節間疼痛。”記載的為本品。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第5卷[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1031.
[2]竇紅霞,高玉蘭.防風的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醫藥信息,2009,26(2):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