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中國花藥彩色圖譜
  • 鄧家剛 王柳萍 黃克南主編
  • 1069字
  • 2021-12-30 14:29:14

白茅花

別名 菅花、茅花、茅盔花、茅針花。

基原 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L.) Beauv. var. major (Nees) C. E. Hubb.的花穗。

產地 主產于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陜西、甘肅等地。

采收加工 4~5月花盛開前采收。摘下帶莖的花穗,曬干。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20~100cm。根莖白色,匍匐橫走,密被鱗片。稈叢生,直立,圓柱形,光滑無毛,基部被多數老葉及殘留的葉鞘。葉線形或線狀披針形;根出葉長幾與植株相等;莖生葉較短,寬3~8mm,葉鞘褐色,無毛,或上部及邊緣和鞘口具纖毛,具短葉舌。圓錐花序緊縮呈穗狀,頂生,圓筒狀,長5~20cm,寬1~2.5cm;小穗披針形或長圓形,成對排列在花序軸上,其中一小穗具較長的梗,另一小穗的梗較短;花兩性,每小穗具1花,基部被白色絲狀柔毛;兩穎相等或第1穎稍短而狹,具3~4脈,第2穎較寬,具4~6脈;稃膜質,無毛,第1外稃卵狀長圓形,內稃短,第2外稃披針形,與內稃等長;雄蕊2,花藥黃色,長約3mm;雌蕊1,具較長的花柱,柱頭羽毛狀。穎果橢圓形,暗褐色,成熟的果序被白色長柔毛。花期5~6月,果期6~7月。

花藥性狀 干燥的花穗呈圓柱形,長5~20cm,小穗基部和穎片密被細長絲狀毛,占花穗的絕大部分,灰白色,質輕而柔軟,若棉絮狀。小穗黃褐色,介于細長絲狀毛中,不易脫落,外穎矩圓狀披針形,膜質;雌蕊花柱2裂,裂片線形,裂片上著生黃棕色毛。花序柄圓柱形,青綠色。氣微,味淡。

質量要求 以干燥、潔白、無葉、柄短者為佳。

化學成分 主要含有三萜類、黃酮類、木脂素類、內酯類、糖類、甾體類及有機酸類。

藥理作用 止血,降低血管通透性。

性味歸經 味甘,性溫,無毒;入肺、肝二經。

功能主治 止血,鎮痛。用于吐血,衄血,刀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克。外用:罨敷或塞鼻。

應用舉例

(一)驗方

(1)治鼻衄:白茅花25克,豬鼻一個。同燉約一小時,飯后服,服多次,可望根治。

(2)治鼻出血:白茅花15克。用法:將上藥用水煎代茶飲用。

(3)治療難產:白茅花6克。用法:燒灰沖酒服。

(二)保健方

草霜飲:白茅花30克,百草霜15克,灶心土15克,血余炭15克。

制法及用法:先將血余炭焙焦研細末,然后再將其他三味藥同煎為汁一大碗,沖服血余炭,每次3克,一日兩次。

功效:溫脾養血,止血化瘀。

適應證:本方主要用于鼻衄,婦女月經過多及胃腸道出血屬于脾陽虛血失統攝之證。

本草記載 《日華子本草》:“罯刀箭瘡,止血并痛。”記載的為本品。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第8卷[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361.

[2]劉榮華,付麗娜,陳蘭英,等.白茅根化學成分與藥理研究進展[J].江西中醫學院學報,2010,22(4):80-8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川市| 抚松县| 北流市| 阜平县| 诸城市| 德钦县| 彩票| 依安县| 永泰县| 叶城县| 镇沅| 宜兴市| 鄂伦春自治旗| 彝良县| 延寿县| 灵武市| 连州市| 卓资县| 桃江县| 平远县| 邳州市| 乌鲁木齐县| 康保县| 商水县| 宁明县| 肃北| 雷州市| 桐乡市| 三河市| 五家渠市| 哈密市| 上思县| 巨野县| 吐鲁番市| 大渡口区| 乌审旗| 噶尔县| 寿宁县| 桂阳县| 克拉玛依市| 张家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