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花藥彩色圖譜
- 鄧家剛 王柳萍 黃克南主編
- 1035字
- 2021-12-30 14:29:12
白刺花

別名 白花刺、苦刺花。
基原 為豆科植物白刺花Sophora davidii(Franch.)的花。
產(chǎn)地 主產(chǎn)于西南及河北、陜西、甘肅、江蘇、浙江、河南、湖北、廣西等地。
采收加工 3~5月花未放足時采收,鮮用或曬干。
植物形態(tài) 灌木,高1~2.5m。樹皮灰褐色,多疣狀突起,枝條棕色,近于無毛,具銳刺。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長4~6cm;小葉11~21枚,橢圓形或長卵形,長5~8mm,寬4~5mm,先端圓,微凹而具小尖,基部近圓形,全緣,兩面疏被白色平伏的短柔毛。總狀花序生于小枝頂端;花疏生而下彎,6~12朵,白色或藍(lán)白色,有短花梗;萼鐘狀,5淺裂,紫藍(lán)色,密生短柔毛;花冠蝶形,旗瓣匙形,反曲,龍骨瓣2瓣分離,基部有銳耳;雄蕊10,離生;心皮纖細(xì),有毛。莢果細(xì)長,串珠狀,有長喙,密生白色柔毛。種子1~7顆,橢圓形?;ㄆ?~5月,果期6~8月。
花藥性狀 呈白色或藍(lán)白色,有短花梗。萼鐘狀,5淺裂,紫藍(lán)色,密生短柔毛?;ü诘危彀瓿仔危淳?,龍骨瓣2瓣,分離,基部有銳耳。雄蕊10,離生。心皮纖細(xì),有毛。氣微,味微澀、苦。
化學(xué)成分 主要含槐果堿、苦參堿、木犀草素、槲皮素、苷類、β-谷甾醇。
藥理作用 抗炎,抗過敏。
性味歸經(jīng) 味苦,性涼。歸肝、膀胱經(jīng)。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用于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 內(nèi)服:1~3克。泡茶飲服。
應(yīng)用舉例
(一)驗方
治扁桃體炎:白刺花12克,山胡椒葉9克,馬蹄蕨11克,水濕柳葉菜9克,牛奶樹15克,小萬年草9克,光板貓葉草16克,肺心草10克,赤小豆花5克,無莿根25克,水梨藤15克,夜關(guān)門13克。水煎服。
(二)保健方
白刺花酒:白刺花5克,杭菊5克,生甘草3克,斑莊根1克,食用橘子粉2湯匙(約10克),白糖50克,檸檬酸(食用級)1克(或加綠茶1克亦佳),上7味,除橘子粉、檸檬酸外,以潔凈水1200毫升煮沸,保溫20~30分鐘,趁熱過濾,去渣,后加入橘子粉、檸檬酸,拌勻,即可?;蛞詽L開水沖泡后,飲用。嗜酒者,可加糧食酒約50毫升兌飲之。功效:清熱,解暑,利尿,祛風(fēng),敗毒。
本草記載 《文山中草藥》: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治痢疾,膀胱炎,血尿,水腫。記載的為本品?!顿F州草藥》記載的為本品。
參考文獻(xiàn)
[1]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第4卷[M].上海:上海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1999:633.
[2]董劉宏,太志剛,楊亞濱,等.白刺花花的化學(xué)成分研究[J].華西藥學(xué)雜志,2010,25(6):636-640.
[3]溫敏,馬云寶,毛曉健,等.白刺花的花中化學(xué)成分研究[J].中國藥學(xué)雜志,2010,45(19):1451-1454.
[4]汪毅.黔本草.第1卷[M].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