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花藥彩色圖譜
- 鄧家剛 王柳萍 黃克南主編
- 884字
- 2021-12-30 14:29:08
水團花

別名 水黃鑿、青龍珠、穿魚柳、假楊梅、水加橧、溪棉條、滿山香、球花水楊梅、水里斜、水里樹。
基原 為茜草科植物水團花Adina pilulifera (Lam.) Franch. ex Drake的花。
產(chǎn)地 主產(chǎn)于長江以南各地。
采收加工 夏季采摘花朵,洗凈,鮮用或曬干。
植物形態(tài)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2m左右,可達(dá)5m。樹皮灰黃白色;枝柔弱,有不整齊的近橢圓形皮孔,紅棕色。葉對生;葉柄長3~10mm;托葉2裂,長5~7mm,早落;葉紙質(zhì),葉片長橢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或倒披形,長3~12cm,寬1~3cm,先端長尖而鈍,基部楔形,全緣,上面深綠色,兩面中脈均突起,側(cè)脈8~10對。頭狀花序球形,盛開時直徑1.5~2cm,單生于葉腋;總花梗長2.5~4.5cm,中下部著生輪生的5枚苞片;花萼5裂,裂片線狀長圓形;花冠白色,長漏斗狀,5裂,裂片卵狀長圓形,長約1mm,被柔毛;雄蕊5;花盤杯狀;子房下位,花柱絲狀,伸出花冠管外。蒴果楔形,長約3mm。種子多數(shù),長圓形,兩端有狹翅。花期7~8月,果期8~9月。
花藥性狀 頭狀花序明顯腋生,極稀頂生,直徑不計花冠4~6mm,花序軸單生,不分枝;小苞片線形至線狀棒形,無毛;總花梗長3~4.5cm,中部以下有輪生小苞片5枚;花萼管基部有毛,上部有疏散的毛,萼裂片線狀長圓形或匙形;花冠白色,窄漏斗狀,花冠管被微柔毛,花冠裂片卵狀長圓形;雄蕊5枚,花絲短,著生花冠喉部;子房2室,每室有胚珠多數(shù),花柱伸出,柱頭小,球形或卵圓球形。
化學(xué)成分 主要含甾醇,三萜類為苷元的皂苷。
藥理作用 平喘,止咳,祛痰,抗菌。
性味歸經(jīng) 味苦、澀,性涼。歸肝、脾、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 清熱祛濕,散瘀止痛,止血斂瘡。用于痢疾,腸炎,浮腫,癰腫瘡毒,濕疹,潰瘍不斂,創(chuàng)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15克。
驗方
(1)治菌痢:水團花花球10克。水煎服。
(2)治風(fēng)火牙痛:水團花鮮花球60克。水煎,每日含漱數(shù)次。
(3)治創(chuàng)傷出血:取適量的水團花的花,以冷開水洗凈,搗爛包敷于創(chuàng)口。
本草記載 《本草綱目拾遺》曰:“《李氏草秘》:生溪澗近水處。葉如臘梅樹,皮似大葉楊,五、六月開白花,圓如楊梅,葉皮皆可用。”記載的為本品。
參考文獻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第6卷[M].上海:上海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1999:3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