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花藥彩色圖譜
- 鄧家剛 王柳萍 黃克南主編
- 1563字
- 2021-12-30 14:29:06
木蘭花

基原 為木蘭科植物天目木蘭Magnolia amoena Cheng、天女木蘭Magnolia sieboldii K. Koch、黃山木蘭Magnolia cylindrica Wils.的花蕾。
產地 天目木蘭 主產于江蘇南部、安徽南部、浙江、江西。為我國特產樹種。
天女木蘭 主產于遼寧、安徽、浙江、江西等地。
黃山木蘭 主產于安徽南部、浙江西部、江西及福建北部。
采收加工 春季采摘未開放之花蕾,曬干。
植物形態 天目木蘭 落葉喬木,高8~12m。樹皮灰色或灰白色,縱裂。小枝較細,帶紫色;頂芽被白色長絹毛。單葉互生;葉柄長0.5~2cm;葉片倒披針狀橢圓形,倒卵狀橢圓形至橢圓形,長7~15cm,寬2~7.5cm,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楔形,常一側稍偏斜,全緣,背面沿葉脈疏生絨毛。花先葉開放,單生于枝頂;花杯狀,芳香,直徑約6cm;花被9片,肉質,乳白色或粉紅色;雄蕊多數,長9~10mm,藥隔伸出成短尖頭,花絲紫紅色;雌蕊群圓柱形,長約2cm,花柱直伸。聚合果圓柱形,長4~6cm,常因部分心皮不發育而彎曲。蓇葖果扁球形,表面有瘤狀突起。種子成不規則的扁圓形,外種皮肉質,呈深紅色。花期4~5月,果期9~10月。
天女木蘭 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高1.5~3m或更高。樹皮淡灰褐色;小枝細長,疏生細長毛,嫩枝密被短柔毛。冬芽橢圓形或長圓形,被棕色有光澤的短毛。單葉互生;葉柄長1~4cm;托葉痕長為葉柄的1/2;葉片披針狀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6~14cm,寬4~10cm,先端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灰綠色,除沿葉脈疏生絨毛外,余無毛。花與葉同時開放,單生于枝頂,有香氣,呈杯狀,直徑約6cm;花被9片,肉質,乳白色或淡粉紅色至粉紅色,倒披針形或近匙形;雄蕊多數,長約1cm,花絲長約4mm,呈紫紅色,花藥藥隔先端尖呈黃色;雌蕊群橢圓形,雌蕊柄長約5mm,花柱細而彎曲。聚合果長圓柱形,熟時深紅色,木質。種子呈不規則的扁圓形,外種皮肉質,呈紅色。花期5~6月,果期8~10月。
黃山木蘭 落葉喬木,高6~10m。樹皮灰白色,近光滑。小枝淡褐色,初時有毛,后變無毛。頂芽卵形,被淡黃色長絹毛。單葉互生;葉柄長1~2.5cm;葉片倒披針形、倒披針狀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倒卵形,長6~14cm,寬3~7cm,先端細尖或鈍圓,稀短尾狀鈍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被極細短毛,羽狀側脈7~10對。花白色,先葉開放,花梗粗長,直立,長1~1.5cm,密被淡黃色長絹毛;花被9,外輪3片較小,膜質,萼片狀,內兩輪白色,基部帶紅色;雄蕊多數,圓柱狀卵形;心皮多數,每心皮有2個胚珠。聚合果圓柱形,長5~8cm,直徑1.8~2.5cm,下垂,幼時綠色,稍帶紫紅色,熟時暗紫黑色,果梗長約1cm,密生黃色長絨毛。花期5~6月,果期8~9月。
花藥性狀 天目木蘭花 花蕾毛筆頭形,長1.5~2.5cm,花被片9,萼片與花瓣同型,外表面紫棕色,密被灰白色長柔毛,內表面光滑。雄蕊多數,花絲紫紅色,花藥線形,黃色。雌蕊多心皮,離生。基部有短花梗,具毛茸。氣清香,味微辛。
天女木蘭花 花被片9,外輪3,長圓形,其余6片倒卵形,外表面紫棕色,有毛茸,內表面黃棕色。雄蕊多數,花絲紫褐色;雌蕊心皮少數,離生,紫黑色。氣清香,味淡。
黃山木蘭花 花被片9,外輪3枚較小,卵狀披針形或三角形,長約為內輪的1/4,內兩輪卵形。雄蕊多數,黃白色,細長條;雌蕊多數,分離。氣清香,味辛微辣。
化學成分 主要含內酯類,揮發油,木脂素類,生物堿類,黃酮及甾醇類。
藥理作用 抗菌、抗炎、抗過敏、鈣拮抗活性及抗過氧化、抗腫瘤,對心腦血管作用、抗抑郁等。
性味歸經 味苦,性寒。歸肝、脾經。
功能主治 利尿消腫,潤肺止咳。用于肺虛咳嗽,痰中帶血,酒疸,重舌,癰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克。
驗方
治肺損咳嗽,痰中帶血:天目木蘭干花苞30克,人參、桔梗、明黨參各15~18克,甘草6~9克。水煎,每日早晚飯前各服1次。
本草記載 《本草綱目》:“魚哽骨哽”。記載的為本品。
參考文獻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第2卷[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