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花藥彩色圖譜
- 鄧家剛 王柳萍 黃克南主編
- 1057字
- 2021-12-30 14:29:05
毛連菜

別名 毛葉菊、黃花菜。
基原 為菊科植物毛連菜Picris hieracioides L.的花序。
產地 主產于華北、西北、華東、華中、西南和西藏等地。
采收加工 夏季花開時采收,洗凈,曬干。
植物形態 一年生草本,高25~200cm。全株被鉤狀分叉剛毛。莖上產常分枝。基部葉和莖下部葉長圓狀倒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6~22cm,寬1.5~4cm,基部變狹成具翅的葉柄,邊緣疏齒;基生葉在花期枯萎;中部葉披針形,無柄;上部葉條狀披針形。頭狀花序,多數,在枝頂排成傘房狀;苞葉條形;總苞片3層,背面被硬毛和短柔毛;外層苞片短,條形,內層苞片較長,條狀披針形;小花舌狀,黃色,先端具5小齒。瘦果無喙,長3.5~4.5mm,微彎曲,紅褐色,有5條縱棱及橫皺紋;冠毛污折色。花、果期7~9月。
花藥性狀 頭狀花序,直徑1~1.5cm,總苞筒狀鐘形,長8~12cm,寬約10mm,總苞片3層,外層者短,長約5mm,內層者較長,長約1.2cm被疏毛,外表面墨綠色,內表面綠色,邊緣膜質。全部舌狀花,黃色;瘦果,棕色至紅褐色,狹紡錘形,稍彎曲,有縱棱及橫皺紋;冠毛污白色,長約7mm,兩層,外層較短,內層較長,羽狀。氣微,味微苦。
化學成分 主要含黃酮類,有機酸類,苷類,倍半萜類。
藥理作用 降血糖、降血脂、抗炎、抗氧化等。
性味歸經 味苦、咸,性微溫。入肺經。
功能主治 理肺止咳,化痰平喘,寬胸。用于咳嗽痰多,咳喘,噯氣,胞腹悶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克。
注意事項 尿失禁患者少用。
驗方
(1)咳嗽痰多、吐痰不暢、胸滿氣喘:毛連菜15克,五匹風15克,枇杷葉15克,陳皮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
(2)治風熱感冒:毛連菜、桑葉、薄荷、荊芥、葛根各三錢,水煎服。
(3)治無名腫毒,瘡癰癤腫:毛連菜、蒲公英、野菊花各五錢,水煎服;并可單毛連菜適量搗爛外敷患處。
(4)治跌打損傷:毛連菜五錢,煨酒服;并用藥渣外搽患處。
本草記載 《西藏常用中草藥》記載的為本品。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第7冊[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916.
[2]司有奇.黔南本草:下冊[M].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2015:696.
[3]葉方,楊凌霄,黃良永,等.毛連菜屬植物的研究進展[J].醫藥導報,2018,37(11):1366-1370.
[4]烏蘭圖婭,高娃.蒙藥材毛連菜的生藥鑒定[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08,(4):38-39.
[5]張志勇.毛連菜中總黃酮及總皂苷的含量測定[A].中國植物學會藥用植物及植物藥專業委員會、新疆植物學會.第七屆全國藥用植物和植物藥學術研討會暨新疆第二屆藥用植物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中國植物學會藥用植物及植物藥專業委員會、新疆植物學會:中國植物學會,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