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花藥彩色圖譜
- 鄧家剛 王柳萍 黃克南主編
- 750字
- 2021-12-30 14:29:00
山槐花
別名 朝鮮槐花。
基原 為豆科植物朝鮮槐Maackia amurensis Rupr. et Maxim.的花。
產(chǎn)地 主產(chǎn)于東北、內(nèi)蒙古、河北、山東等地。
采收加工 6~7月采花,曬或烘干。
植物形態(tài) 落葉喬木,高達1.5m。幼時樹皮帶綠褐色,薄片剝裂,老時暗灰色。葉互生,奇數(shù)羽狀復葉;小葉5~11,葉片橢圓形、橢圓狀卵形或倒卵形,稀近長圓形,長4~10cm,寬2.5~5cm,先端短漸尖或鈍,基部圓形或闊楔形,全緣,兩面無毛。總狀花序頂生;花萼壺形,先端5淺裂;蝶形花冠,白色;雄蕊10,分離,僅基部合生;子房密被柔毛。莢果褐色,長圓形至線狀長圓形,腹線和背線呈棱狀,長3.5~7cm,寬0.9~1.2cm,被細短毛,稀近無毛。種子腎狀長圓形,褐色或綠褐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花藥性狀 總花梗及花梗密被銹褐色柔毛;花蕾密被褐色短毛,花密集;花梗長4~6mm;花萼鐘狀,長、寬各4mm,5淺齒,密被黃褐色平貼柔毛;花冠白色,長7~9mm,旗瓣倒卵形,寬3~4mm,頂端微凹,基部漸狹成柄,反卷,翼瓣長圓形,基部兩側(cè)有耳;子房線形,密被黃褐色毛。
化學成分 主要含苯丙素類,黃酮類,鞣質(zhì)。
藥理作用 改善毛細血管,具有抗炎、擴冠、降壓、降脂作用。
性味歸經(jīng) 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 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用于各種出血癥,癰疽瘡毒。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克。
注意事項 過敏性體質(zhì)、脾胃虛寒、糖尿病患者慎食用。

應用舉例
(一)驗方
(1)治大腸下血:山槐花、荊芥穗等分。為末,酒調(diào)服,每次服1.5克。
(2)治小便尿血:山槐花(炒)、郁金(煨)各15克。為末。每次服6克,淡豉湯下。
(二)保健方
山槐花100克,白砂糖5克,白酒750毫升。每天服一次,每次服30~50毫升。
功用:具有降低血壓、預防中風、健胃消食、消除疲勞之效。
本草記載 《吉林藥物圖志》記載的為本品。
參考文獻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第4卷[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