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草原征服者(這就是中國歷史)
- 何孝榮主編
- 1057字
- 2021-12-30 14:16:48
五箭訓子
前面提到的那個美麗的女子阿闌豁阿是蒙古族的女祖先,她總共生了五個兒子,分別叫別勒古訥臺、不古訥臺、不忽合塔吉、不合禿撒勒只和孛端察兒。
阿闌豁阿很重視孩子的教育。一年春天,阿闌豁阿煮著臘羊,把五個兒子叫到她跟前坐下。她給了每個兒子一支箭,讓他們折斷。五個兒子都孔武有力,毫不費力地就把箭桿折斷了。
隨后,她把五支箭捆在一起,讓兒子們再試著把它折斷。他們輪流試了下,結果誰都折不斷。
知識鏈接
《元史》
《元史》成書于明朝初年,是一部由明朝官員宋濂等主編的紀傳體斷代史。全書共210卷,詳細記述了從蒙古族興起,到元帝國的建立,再到元朝北逃蒙古高原的歷史,是研究元朝歷史的重要文獻。
于是,阿闌豁阿教訓兒子們說:“你們五兄弟啊,都是從我肚子里生出來的,你們正像方才那五支箭。如果一支一支地分開,你們就像那一支一支的箭,任何人都容易折斷;如果像那捆在一起的五支箭一般,同心一體,齊心協力,任何人都難以把你們打敗。”兒子們聽了,齊聲點頭。
可是阿闌豁阿死后,這些兒子并沒有聽從母親的勸說。她的四個大兒子認為他們的小弟弟孛端察兒愚蠢弱小,就不把他當兄弟看待。四個人把家私、牲口和食物都分了,沒給孛端察兒留一份。
孛端察兒見哥哥們不把他當兄弟,十分傷心,可是他沒有辦法,只好離開自己的家鄉。他獨自騎著一匹背上有鞍瘡、禿尾巴、黑脊梁的青白馬,沿著斡難河,放馬奔馳而去,到了巴勒諄阿剌之地,搭個草棚住下了。

孛端察兒其實很聰明。有一天,他在野外獵食時,看見一只小黃鷹抓住了一只野雞,心想它可以成為自己獵取食物的好幫手。于是他心生一計,拔了幾縷馬尾巴上的毛,做了個套子,設下陷阱,把那只黃鷹抓住了,從此他就養著這只黃鷹。到了春天,孛端察兒就把那只黃鷹派上了用場。他先讓黃鷹餓著,再放了它,黃鷹一下子就飛上高空,又俯沖下來,抓了很多野雞、野兔,他吃都吃不完。
后來,那四位哥哥后悔了,就讓孛端察兒的三哥不忽合塔吉來找孛端察兒回去。孛端察兒也不記恨哥哥們,就跟著他回家了。
五個兄弟重新團聚了,就像原先分開的那五支箭捆在了一起,力量頓時變得強大了。不久,聰明的孛端察兒發現,住在統格黎河邊的一群百姓雖然人多,但他們沒有首領管束,組織散漫,心也不齊,就像一支支分開的箭一樣,沒有戰斗力。于是他聯合四個哥哥一起發動攻擊,團結在一起的五兄弟很快打敗了他們,把他們擄為奴仆。兄弟五人把這些奴仆分成五份,把他們的畜群也分成五份,然后就搬到不兒罕山麓去住,從此形成了五個姓氏,他們的家族壯大起來了。后來威震世界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就是那個聰明的小弟弟孛端察兒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