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垃圾分類呈現逆向物流效應

廣州市垃圾分類經宣傳教育、試點和全面推廣3個階段,自2014年5月開始試水第三方企業化服務模式,先后在增城等8個區建立了示范街、鎮,目前已回收廢玻璃2416噸、廢木材1502噸、廢塑膠1400噸和廢碎布8萬噸,有效推動了源頭分類和二次分揀,大大減少了焚燒填埋處理的垃圾量,走出了一條以物質回收利用促進垃圾分類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廣州市試點推行的垃圾分類第三方企業化服務模式,由從事回收利用具有資源價值和一定經濟價值的低值物的企業、社會組織和事業單位,將服務前延至垃圾產生源頭,將回收利用等作業與分類服務捆綁在一起,可有效解決人力、財力和物流困難,是一種可復制、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過去,廣州市垃圾分類依靠政府及公共事業機構來解決人力問題,行政主管部門甚至將18個處室的副處長派駐街道蹲點指導兩個月。但事實證明,這種模式不能持久,群眾缺乏參與積極性,叫好不叫座。為此,廣州市2014年動用了企業、社會組織和事業單位等力量,按企業化運作方式提供垃圾分類第三方服務,引導與督促群眾自覺分類,保障了人力的可持續性。

廣州市采取與其他垃圾處理作業捆綁的方式,解決了分類控制的資本化難題,便于財政補貼制度化。該市出臺了生活垃圾終端處理設施階梯式計費和區域生態補償制度,調動了各級政府和社區強化物質回收的積極性;出臺了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管理辦法,保障了第三方和分類排放者的利益,激發了企業、社會組織和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這些制度化措施強化了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和居民的良性互動,打開了垃圾治理社會化、市場化和產業化的新局面,有效提高了資源回收利用率。

垃圾分類的目的是分類處理和物盡其用,因此必須設置配套的分類處理設施。目前,許多城市沒有分類處理設施卻強推垃圾分類,群眾感覺是在做表面文章,為了分類而分類,自然就失去了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廣州市將分類服務與后續分類處理捆綁在一起,并根據回收利用的廢物量給予補貼,形成了分類垃圾逆向物流,讓物流成為一種生產力,保證了分類垃圾得到分類處理。

廣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廣州市垃圾分類第三方企業化服務模式,核心就是通過強化垃圾的物質利用來促進垃圾分類。該市在利用現有工業產能強化資源回收利用的同時,加快建設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設施,加強了易腐有機垃圾的分類處理。此外,該市還創新體制和商業模式,重視利益的驅動作用,完善垃圾財政補貼機制,優化資源配置,理順垃圾全程、綜合和多元治理,切實加強垃圾的物質利用,并以此促進垃圾分類,找到了垃圾分類的抓手、推手和先手,讓垃圾分類變得簡易、可衡量和可持續。

(刊于《廣東建設報》2015年5月6日,作者:熊孟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剑川县| 晋城| 上犹县| 福泉市| 梧州市| 平度市| 丽水市| 永善县| 刚察县| 洞头县| 四川省| 乌兰察布市| 田东县| 广西| 安乡县| 离岛区| 石屏县| 永吉县| 扬州市| 汝州市| 石门县| 米泉市| 饶河县| 神农架林区| 福州市| 莒南县| 新邵县| 观塘区| 和静县| 门源| 平潭县| 贞丰县| 公主岭市| 巴楚县| 永康市| 旬邑县| 乳山市| 陵水| 兰坪| 柳河县| 新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