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中國新材料產業發展報告(2020)作者名: 中國工程院化工 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 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編寫本章字數: 1955字更新時間: 2022-01-13 15:01:09
1.1 材料強,則制造強!
人類歷史的發展,離不開生命、食物、水、能源和材料等五大基本要素。材料作為支撐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和關鍵性要素之一,其材料技術的發達程度,決定了制造和裝備的先進水平。所以,在某種角度上,人類的歷史就是一個材料發展的進程。繼20世紀以信息興起和高速發展為特征的時代之后,21世紀是以先進/新一代材料的風起云涌為特征的時代,因為信息、能源、生物等各個領域的革命和顛覆,無一例外地依賴于材料的突破和產業進步。
特別是在現代社會,由于在材料領域的新思想、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的應用,人們能夠顯著開發出傳統材料所不具備的優異性能和特殊功能,使其成為高新技術發展的基礎和先導,是現代工業發展的共性關鍵技術,催生出新興產業。因此,新材料是世界工業革命的推動力,材料強則制造強,制造強則經濟盛,經濟盛則民族興(圖1-1)!

圖1-1 新材料發展歷程
(來源:《新材料在線》)
當前,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蓄勢待發,全球新材料產業競爭格局也在發生重大調整。新材料與信息、能源、生物等高技術加速融合,大數據、數字仿真等技術在新材料研發設計中作用不斷突出,“互聯網+”、材料基因組計劃、增材制造等新技術、新模式蓬勃興起,新材料創新步伐持續加快。
據有關機構測算,2019年全球新材料產業規模達到2.82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0%。全球范圍內都在積極發展新材料,尤其是發達國家,因為新材料是國際競爭的重點領域之一,也是決定一國高端制造及國防安全水平的關鍵因素。國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放眼全球,發達國家和地區如歐美、日本等,無一不極其重視新材料產業的發展,為鞏固其新材料產業優勢地位,不斷出臺支持新材料發展的科技計劃和政策,力圖占據國際產業高端和技術主導地位。從材料結構比例來看,先進基礎材料產值占比為49%,關鍵戰略材料產值占比為43%,由于3D打印材料、納米碳材料、超導等新興產業技術不斷突破,前沿新材料占比有所上升,達到8%。
進入2020年后的國際形勢更加嚴峻,世界經貿摩擦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以下簡稱新冠疫情),給中國包括新材料產業在內的實體經濟帶來了更多的挑戰。綜合起來,未來五年我們新材料產業面臨的國內外競爭態勢和主要挑戰如下:
一是發達國家和地區“再工業化”帶來的挑戰。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相繼提出“再工業化”戰略,將未來發展確定在信息網絡、新材料、綠色能源、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力圖以先進制造業作為發展重點,在新一輪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搶占世界經濟和科技發展的制高點。
二是世界新興經濟體追趕帶來的挑戰。韓國、土耳其、印度等國家已深刻認識到新材料的重要戰略意義和豐厚的經濟利益,積極推進新材料產業發展、加快追趕步伐,擴大出口,搶占國際市場,對國內新材料行業的沖擊和挑戰日益凸顯。
三是我國企業面臨的結構性問題仍很突出。如技術創新后勁不足、產業升級乏力;生產產能過剩、市場惡性競爭;企業負擔過重、中小企業融資艱難;運行機制老化、政府支持項目效率不高;個人與企業征信缺失、技術剽竊現象嚴重。
四是全球經濟衰退已成為大概率事件。這次全球新冠疫情以及逆全球化的經貿大格局的變化所帶來的影響,特別是經貿領域摩擦所衍生出來的一系列政經沖突,將可能嚴重遲滯中國新材料產業的國際化進程。當然,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球經濟復蘇和新的消費需求在未來五年必將到來:人口增長、經濟復蘇依然是歷史的基本發展大趨勢,隨之國際和國內市場將對新材料需求不斷攀升,對新材料需求潛力也將進一步加快釋放。
五是產業生態環境建設提出新要求。我國把建設生態文明提升到執政黨理念和國家整體戰略層面,對新材料行業發展提出更高要求,必將推動技術快速升級和綠色技術應用推廣,進而促進新材料產業持續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和高技術船舶、節能環保、新能源等領域的發展,為新材料產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也對新材料質量性能、保障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對即將到來的“十四五”調整產業結構、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我們應加緊部署,集中力量夯實科學基礎、激勵技術創新、下大力氣突破一批關鍵材料,進一步完善產業技術體系,提升新材料產業保障能力,支撐中國制造實現由大變強的歷史跨越。
我們以更大、更深的改革開放,去應對目前危機和挑戰,將成為我們保持產業快速發展與確保中華民族復興事業的不二選擇。在組織構架上,我們已形成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指導、專家咨詢委員會提供決策支撐的工作體系,構筑了新材料產業折子工程、發展指南、重點平臺建設、首批次保險補償機制、新材料標準領航行動等一批政策措施,開始高度重視新材料產業政策體系構建,正在形成符合國情、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從項目“點對點”的支持轉向產業政策措施“材料領域二維面及三維立體”的支持模式,對行業發展的綱舉目張的推動作用開始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