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集郵的起源

隨著郵票的誕生,集郵活動幾乎在同時開展起來,黑便士郵票發行當天,大英博物館的約翰·格雷博士就到郵局買了郵票保存起來。此后,每次發行新郵票,他都必定去買來收藏。格雷博士后來編寫過英國郵票目錄,撰寫過文章介紹世界各國郵票,并指出集郵是一種有意義的活動。他不僅收集郵票,還撰寫相關文章、搞研究,所以格雷是有據可考的世界上第一個集郵者。

黑便士郵票誕生的第二年,一位年輕婦女在英國《泰晤士報》上刊登一則廣告。這位婦女說,自己已經從親戚朋友中征集到16000枚郵票,但還嫌不夠,請求慷慨的人們能把用過的郵票贈送給她,以滿足她的愿望。當時英國只發行了3種郵票,且圖案基本相同,只是面值和顏色有區別。而這位年輕婦女收集這些郵票的目的是想用郵票把她的梳妝室墻壁裱糊起來。這件事引起許多婦女跟著模仿,于是收集郵票很快成為一種時尚。把郵票像墻紙一樣貼到墻上,或是收集郵票貼在門簾、窗戶和糖果盒上,甚至是燈罩上。有一位倫敦商人向顧客打出了這樣的廣告:“我商店的墻上貼有80000張不同款式的郵票,這是英格蘭最時髦的墻面。”19世紀末,在奧地利共和國薩爾茨堡舊貨市場上出現了一只待售的燈罩,上面用于裝飾的郵票有奧地利的十字幣郵票、朱紅色水星郵票以及巴伐利亞的黑一郵票,最后這個燈罩以2.5個古爾登的價格成交。這件古董如果能保存到今天,肯定會令眾多集郵家為之傾倒,價值堪比不動產。還有一位姑娘不肯和父親為她選中的青年結婚,而要與自己的意中人結合。憤怒的父親提出刁難女兒的條件,要求她收集到數量非常大的郵票,才會同意女兒的婚事,同情姑娘的人們得知此事后紛紛相助,終于幫助姑娘收集到了她父親規定數量的郵票,讓這對有情人終成眷屬。1842年英國著名諷刺雜志《笨拙》報道,“一種新的狂熱病已蔓延到英國有閑無事的婦女們中間,她們不知疲倦地收集郵票。這種嗜好漸成風氣,擁有郵票的多少成為顯示身份的一種象征”。曾任駐英大臣的郭嵩燾翻譯,清代張德彝(1874—1918)編寫的《歐美環游記》中對英國婦女收集郵票有這樣的記述:“聞英國于二三年前,有種陋俗,凡收得信票者,張貼在壁上,以多為貴,相習成風。女子有因無許多信票而不得嫁者。”文中所說的信票,就是郵票。意思是說收集到郵票的人,把郵票貼在墻壁上,郵票數量越多,身份越高貴。有的姑娘因為沒有足夠多的郵票,而無法結婚。

1840年藍色2便士郵票(英國)

最初的集郵者收集的主要對象僅限于郵票,對實寄封并不經意,幾乎都把郵票從信封上洗下來。所以,那個年代的實寄封能保留到今天的為數不多。到了1850年左右,郵票已遍及20多個國家,郵票的種數日益增多,集郵開始盛行起來。1856年,英國16歲的斯坦利·吉本斯開辦了一家專門經營郵票的商店。1860年,英國倫敦出現了露天郵票交換市場。同年,英國《筆記和問題》雜志發表了一位校長的來信,信中說他的一個學生已經收集到三四百枚不同圖案和顏色的郵票。1861年9月,法國人萊弗奧爾特編寫了一本名為《郵票》的小冊子,收錄各國郵票500多種,這是世界最早的郵票目錄。1862年10月,英國出版了世界第一本專門報道集郵的雜志《新知月刊》。接著,著名的英國《吉本斯郵票目錄》和美國《斯科特郵票目錄》相繼出版。1864年11月在法國《郵票收集者》上發表的文章中,海爾賓稱郵票收集活動為“Philately”(法文為philatelie)。此后,“集郵”一詞被收藏界沿用至今。同年,一部描寫在露天市場做郵票生意的話劇《貝諾阿頓一家》在法國巴黎上演。1865年,發明了郵票量齒尺的法國巴黎人雅克·阿馬勃勒·勒格拉發表了《談水印和印刷郵票的紙張》一文,受到集郵界的高度重視。同年,法國巴黎出現了郵票拍賣活動,世界上最早的集郵組織也在法國誕生。從此,集郵很快從歐洲擴大至北美以至全球,成為一種不受年齡、性別、種族、宗教信仰等條件限制的全人類共享的娛樂活動。

1869年4月10日,英國倫敦郵學會成立,它是世界上第一個官方集郵組織,后經愛德華七世御準,改名為英國皇家郵學會。該會的入會條件十分嚴苛,必須有卓越成績的業余集郵家才能入會,會員分榮譽會士、會士、榮譽會員和會員四個等級,均享有極高的社會榮譽。1878年第一次國際集郵會議在法國巴黎召開,有20多個國家的集郵家出席了會議,會后出版了《國際集郵會議錄》,成為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性集郵文獻。1881年11月,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辦了世界上最早的一次國際郵展。1926年6月18日,由德國、奧地利、比利時、法國、荷蘭、瑞士、捷克斯洛伐克7國發起的國際集郵聯合會(簡稱FIP)在法國巴黎成立,總部設在瑞士的蘇黎世。

誰也沒想到,小小的郵票會在集郵文化活動中發揮如此獨特的作用,博得全社會各個階層和名人的認同。讓我們看看外國名人對集郵的看法吧:

郵票是國家的名片。—保加利亞共產黨領袖季米特洛夫

生活便是尋求新知,集郵也是尋求真知。—化學家門捷列夫

悲傷的時候,集郵就是良藥。—美國總統林肯

在人類永恒的渴求知識和相互了解的過程中,世界上的郵票是強有力的實物教材。它們也是自從最早的文明以來,藝術、科學和人類一切進展的歷史畫冊。—美國總統愛森豪威爾

中國的集郵活動開始于1878年大龍郵票發行后。最初開始集郵的主要是與外國人交往較多、較早接受西方思想和文化的人,他們對西方的集郵產生興趣,開始收集郵票。1880年6月,上海基督教會清心堂出版的《花圖新報》第3卷上登載了一篇題為《各國信館之印圖》的文章,文中稱郵票為“印圖”“國印”和“信印”,介紹集郵“亦啟迪蒙童之道也”,這是我國最早介紹集郵的文章。

清代三版快信郵票

如果說在清朝末年,在中國的大地上集郵者還是外籍占主要地位,中國集郵者尚處于啟蒙階段,那么到了民國初期,我國集郵者無論是在人數上,還是在收集程度和集郵水平方面都有了較大的發展。1914年7月,福建展覽會在福州城內三牧坊中學校內舉辦,展期長達兩個星期。展覽會以展出福建土特產為主,同時展覽了中外郵票,所展的中國郵票由福州郵商魏叔彝提供,其他國家郵票由美國人威利提供。展會現場還設有臨時郵局,由南街學院前福州城內郵局辦理,并刻用了橄欖形的木質紀念郵戳,用黑色油墨加蓋。1915年7月,上海《中華小說界》月刊開始連載葦如撰寫的《郵票考略》,至1916年6月《中華小說界》停刊,共連載了12篇,長達5萬多字,并附有大量插圖。《郵票考略》是民國初期最高水平的集郵文章,也是我國第一篇系統介紹集郵研究的文章,對當時的中國集郵活動起到了很大的影響。1918年5月10日至12日,在常州公園內舉辦了一次頗有影響力的郵票展覽,當地出版的《晨鐘報》《武進報》等報刊做了比較具體的報道。常州郵展與福州郵展相比,有發展、有進步。主要體現在:①集郵者自辦郵展;②規模大、參觀人數多,并邀請外地集郵者參展;③設立獎級,開展競賽;④聘請評審員,評定展品獎級;⑤新聞媒體積極配合,社會影響大。1922年夏,神州郵票研究會在上海誕生,這是中國最早也是第一個有較大影響力的集郵組織,是中國集郵進入活躍階段的標志。1925年7月11日,中華郵票會在上海成立。會長周今覺曾花巨資購回流落在外國人手中的紅印花小字當1元四方連等許多中國珍郵,他致力于提高中國郵票在國際集郵界的地位,因藏品和郵識豐富而被譽為“郵王”。他主編的會刊《郵乘》,在1926年10月舉辦的紐約國際郵展上榮獲特別銅牌獎,成為中國第一部在國際郵展上獲獎的集郵文獻。1926年1月1日,新光郵票研究會在杭州成立,1月16日創辦會刊《郵票新聲》。1934年5月1日,甲戌郵票會在鄭州成立,《甲戌郵刊》同日創刊。1947年,集郵家馬任全集多年研究成果,在其父馬潤叟遺稿的基礎上,編撰出版了研究中國早期郵票的中英文雙語權威著作《國郵圖鑒》,被各國集郵家譽為“馬氏圖鑒”。

民國期間,我國涌現了數以萬計的集郵者和一批優秀的集郵家,如周今覺、袁寒云、張包子俊、趙善長、姜治方等人,他們分別在收集華郵珍品、研究郵學、組織郵會活動、撰寫郵文和普及集郵知識方面,為中國集郵在初創時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開創中國集郵之路邁出了第一步。同期,還涌現了一批有為的郵商,如李輝堂、朱世杰、陳復祥、張景盂、施秉章等人,他們不僅從事郵票買賣,為集郵者調劑余缺,還刻苦鉆研郵學,努力宣傳集郵,普及集郵知識,積極參加、贊助集郵組織的活動,為擴大集郵隊伍,促進各地的集郵活動做出了貢獻。

《集郵》雜志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隨著經濟的復蘇,在舊社會沒有經濟能力集郵的工人、學生、知識分子和其他勞動者成為我國集郵的主力軍,中國集郵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1955年1月10日,中國集郵公司成立(中國集郵總公司的前身)。同月,《集郵》雜志創刊,創刊號發行量25700份,售罄后又加印18000份,第二期增加到50000份,這個發行量是空前的。1959年北京郵票廠建成投產,郵票的設計水平、印刷質量均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同年9月6日,在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舉辦了建國十周年郵票展覽。此次展覽規模宏大,展場占地1100平方米。從1951年到1966年,張包子俊、馬任全、姜治方、居洽群、王紀澤、周煦良等集郵家,把許多一生珍藏的珍貴郵品都捐獻給了國家。集郵家的無私捐獻,極大豐富了國家館藏郵品,其中一些珍罕票品已成為國家文物。進入20世紀80年代,中國集郵事業蓬勃發展。1980年1月,停刊14年的《集郵》雜志復刊,發行量最高時曾達50萬份,并在6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成為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集郵刊物。同年,《集郵》雜志發起并舉辦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年周年最佳郵票評選”活動,全國的集郵愛好者積極參與,多個國家的中國郵票收集者也參加了投票。本次活動共收到選票57316張,評出最佳郵票30套,其中紀念郵票、特種郵票各14套,普通郵票2套。同時,郵電部還特授了4套最佳郵票(榮譽獎)。這34套郵票代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郵票30年所取得的成就。從1981年起,最佳郵票評選活動改為每年舉辦一屆,對上一年度的郵票進行評選,一直延續至今,社會影響力極大。1981年,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了《新中國郵票目錄(1949—1980)》。《集郵研究》《少年集郵》《北京集郵》(《集郵博覽》的前身)等集郵方面的雜志也陸續創刊。

進入新時期的中國郵票,以嶄新的選題,獨特的民族藝術風格,得到越來越多的外國集郵者的喜愛。為了進一步加強對外宣傳,讓更多的外國集郵者了解中國郵票、了解中國。中國郵票在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擴大宣傳范圍,在中國香港、意大利、羅馬尼亞等舉辦了大型的郵票展覽;同時又把澳大利亞、圣馬力諾、德國和日本集郵家水原明窗的藏品請到中國來展覽。在各種活動中,青少年集郵以普及面廣、富有時代氣息而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集郵可以引導青少年愛祖國、愛集體、愛科學,由此也形成了世界上人數最多、收益最大的集郵群體。

金魚郵票

1982年年初,中國第一個全國性集郵組織—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ACPF)在北京正式成立。它的成立,使我國集郵者長期以來的愿望得以實現,全國集郵者的活動得到了政府的保護。同年8月25日至29日,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召開堪稱中國集郵史上的里程碑,中國集郵從此以新的起點走上新的歷程。1983年7月28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國際集郵聯合會第52屆代表大會上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加入國際集郵聯合會(FIP)。同年8月12日,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成為亞洲集郵聯合會(FIAP)正式會員。從此,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作為中國唯一的全國性集郵組織出現在世界郵壇上。為了提高中國的集郵水平,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于1983年11月29日至12月8日在北京舉辦了“第一屆中華全國集郵展覽”;1985年在北京舉辦了“中國人民革命戰爭時期郵票展覽”;1987年舉辦了“中華全國青少年專題集郵展覽”;1989年、1993年舉辦了“中華全國集郵展覽”;1999年8月21日至30日,在北京舉辦了世界郵展……到2020年12月,我國內地(大陸)已成功舉辦了3屆世界郵展和4屆亞洲郵展,一屆比一屆辦得好,中國集郵水平大大提高,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的歷史性突破,邁上了世界郵壇的高峰。

集郵是一種愛好,也是一門科學,還是一種文化娛樂和享受,由此引來中國許多名人對集郵發表看法:

集郵是愛惜和保存歷史文物的一種表現—歷史學家 蔡尚思

集郵長知識,嗜愛頗高尚,切莫去居奇,賺錢代欣賞。—老舍

玩物不喪志,集郵亦成家。—歷史學家 周谷城

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此人所共喻者也。集郵亦然。初集郵者,宜先自易處著手,循序而進。—集郵家 陳葆藩

成功的集郵家,每人都有一篇生動的經過……他們之中,都有一個最好的習性,便是“忍耐”。—作家、集郵家 邵洵美

世界上有一種鴿子,沒有翅膀,卻能飛越五大洲四大洋,傳播親人的問候和友誼,交流文化藝術知識。這個鴿子就是郵票。—郵票設計家 邵柏林

研究各國政治、文化、歷史,郵票也是重要資料。—教育家張作人

郵票是一種世界語。—醫學教育家 蘇德隆

擴大知識,陶冶性情,增進友誼,豐富生活。—歷史地理學家 譚其驤

通過集郵熟悉世界各地的史地、經濟、文化藝術,是一項極有意義的活動。—航空教育家 范緒箕

匯涓流成海,采百花成蜜。—集郵家 姜治方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西县| 顺义区| 南皮县| 阿拉善盟| 天水市| 宁陵县| 西吉县| 三河市| 古交市| 宜阳县| 沙湾县| 迁安市| 应用必备| 方山县| 泽州县| 庆元县| 江陵县| 广州市| 福鼎市| 洛阳市| 沙洋县| 巴彦淖尔市| 贵州省| 洪江市| 南丹县| 溆浦县| 海宁市| 界首市| 古蔺县| 天全县| 枞阳县| 镇远县| 玉环县| 巫溪县| 玉林市| 奉新县| 中卫市| 嫩江县| 玉树县| 德安县| 宁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