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佳能相機攝影與視頻拍攝從入門到精通
- 雷波編著
- 1156字
- 2022-01-28 14:27:45
白平衡與色溫的概念
攝影愛好者將自己拍攝的照片與專業攝影師的照片做對比后,往往會發現除了構圖、用光有差距外,色彩通常也沒有專業攝影師還原得精準。原因很簡單,是因為專業攝影師在拍攝時,對白平衡進行了精確設置。
什么是白平衡
簡單地說,白平衡就是由相機提供的,確保攝影師在不同的光照環境下拍攝時,均能真實地還原景物顏色的設置。
無論是在室外的陽光下,還是在室內的白熾燈下,人的固有觀念仍會將白色的物體視為白色,將紅色的物體視為紅色。有這種感覺是因為人的眼睛能夠修正光源變化造成的色偏。
實際上,當光源改變時,這些光的顏色也會發生變化,相機會精確地將這些變化記錄在照片中,這樣的照片在校正之前看上去是偏色的,但其實這才是物體在當前環境下的真實色彩。相機配備的白平衡功能,可以校正不同光源下的色偏,就像人眼的功能一樣,使偏色的照片得以糾正。例如,在晴天拍攝時,拍攝出來的畫面整體會偏向藍色調,而眼睛所看到的畫面并不偏藍,此時,就可以將白平衡模式設置為“日光”模式,使畫面中的藍色減少,還原出景物本來的色彩。
什么是色溫
在攝影領域,色溫用于說明光源的成分,單位用“K”表示。例如,日出日落時,光的顏色為橙紅色,這時色溫較低,大約為3200K;太陽升高后,光的顏色為白色,這時色溫高,大約為5400K;陰天的色溫還要高一些,大約為6000K。色溫值越大,則光源中所含的藍色光越多;反之,當色溫值越小,光源中所含的紅色光越多。
低色溫的光趨于紅、黃色調,其能量分布中紅色調較多,因此,又通常被稱為“暖光”;高色溫的光趨于藍色調,其能量分布較集中,也被稱為“冷光”。通常在日落之時,光線的色溫較低,因此,拍攝出來的畫面偏暖,適合表現夕陽時刻靜謐、溫馨的感覺。為了加強這樣的畫面效果,可以使用暖色濾鏡,或是將白平衡設置成陰天模式。晴天、中午時分的光線色溫較高,拍攝出來的畫面偏冷,通常這時空氣的能見度也較高,可以很好地表現大景深的場景。另外,冷色調的畫面可以很好地表現出清冷的感覺,以開闊視野。
后面的圖例展示了不同光源對應的色溫值范圍,即當處于不同的色溫范圍時,所拍攝出來的照片的色彩傾向。

通過示例圖可以看出,相機中的色溫與實際光源的色溫是相反的,這便是白平衡的工作原理,通過對應的補色來進行補償。
了解色溫并理解色溫與光源之間的聯系,使攝影愛好者可以通過在相機中改變預設白平衡模式、自定義設置色溫K值,來獲得色調不同的照片。
通常,當自定義設置的色溫值和光源色溫一致時,能獲得準確的色彩還原效果;如果設置的色溫值高于拍攝時現場光源的色溫,則照片的顏色會向暖色偏移;如果設置的色溫值低于拍攝時現場光源的色溫,則照片的顏色會向冷色偏移。
這種通過手動調節色溫獲得不同色彩傾向或使畫面向某一種顏色偏移的手法,在攝影中經常使用。

拍攝時自定義設定3500K的色溫值,可以凸顯雪地夜晚的寒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