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者言
書法之美,一在骨相,以中國文字之意為筋骨。書法之美,也在意象,如中國文學的意象萬千,化文學意境為符號的意象。書法之美,也在體態,所謂文字始,書法始,由相生意,畫之為形。千年的演變,書法與漢字本身的意義重合、加成,承載著我們文化中極高密度的思想與情感能量,而書帖為我們留下的就是這樣的美麗。書帖字跡的藝術魅力不僅在于其本身的藝術感。因為書法本身寫作的形式,讓我們能夠在字帖上看到書者的寫作軌跡,加之文字意義,便能大概感受到那個時間、那個地方、那個人……
書帖是我們可以一探古之賢者寫作的情景、情感與書寫方式的地方,在那個沒有錄像技術的時代,為我們留存那一刻空間,跨越時空,情有所通。
為此,我們在眾多的經典法帖中,精選了被譽為“十大行書名帖”的《蘭亭序》《祭侄文稿》《黃州寒食帖》《蜀素帖》《松風閣詩帖》五本經典之作。為了展示出原帖的風貌,我們認真遴選其版本,從中選擇了保存完好且字跡清晰的版本,最大程度地還原原帖神韻。
在精選原帖的基礎上,為了方便讀者能夠更好地了解、臨摹原帖,我們選取了原帖中的代表例字予以放大,其中《蘭亭序》《祭侄文稿》《黃州寒食帖》《松風閣詩帖》,除部分涂改字,進行了全文放大,并按照原文順序排列。《蜀素帖》根據其字難易程度,精選了部分例字,由易到難分類放大排列。放大例字適合大家常用的米字格大小,方便大家勾描拓臨。《祭侄文稿》與《黃州寒食帖》整體偏行草,其游絲連帶關系更加緊密,為讓大家能夠理解其行氣與字間的連貫關系,將部分例字以字組的形式進行了放大展示。
為方便讀者識讀原帖內容,在帖中,均用簡化漢字進行了標注。同時,針對字帖中出現的一些涂改字或者通假字也進行了簡單的文字標注說明,方便大家甄別字形,理解句意。
臨寫書法字帖,是學習書法的重要步驟,“十大行書名帖放大臨摹本”的編寫出版,希望能夠幫助學書法的朋友更好地學習。相信這套書也會幫助大家更多地了解書法之美,在學習中舉一反三,不斷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