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星座
1922年,國際天文聯合會規定,將地球上所能觀測到的星區分88個星座。黃道面上有12個星座,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黃道十二星座;黃道面以北的北邊天空內有28個星座,黃道面以南的南邊天空內有48個星座。其中,北半球能夠觀察到的星座大多沿用古希臘天文學所確定下來的星域和命名方法。這些星座基本上都來自于公元二世紀時的托勒密星表,當時托勒密綜合了古希臘的天文成就,編制出包含了當時可觀察到的48個星座的星圖,并用假想線條將星座內的主要亮星連起來,這就是48個古典星座。人們將這些星座與神話故事中的人物等形象聯系起來,于是就有了各星座背后的希臘神話故事。
因為古希臘人生活在北緯地區,當時南半球夜空中的很多星星無法觀察到,所以古希臘人的視野中只有以北天星空為主的48個星座。十五世紀末大航海時代興起,船舶在大海上航行,隨時需要導航,夜間的星星就是最好的指路燈,于是南半球的星空也得以被研究和命名。因為航海時代的影響,南半球的星座多以航海儀器的名稱來命名,或者用與航海、新發現的世界有關的內容來命名。
正如英語中的“星座”constellation一名所示,古人將夜空中某一區域的【星星劃分在一起】,并用特定的形象和含義來表述它們。很早很早以前,古巴比倫星象學家就將較亮的星星互相連線,將連接成的形狀聯想為各種動物、器物或他們所信仰的神靈等,并為其取相應的名字,便有了各種各樣的星座。古希臘人學習并改進了這些知識,從而完善了星座的體系劃分。這些內容大多流傳了下來,成為星座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黃道十二星座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十二位星座。漢語的“黃道”即太陽運行的軌道,(5)因此黃道星座即太陽運行時所經過星空位置上的星座。“黃道”在英語中稱為ecliptic,后者由拉丁語的linea ecliptica【line of eclipse】變來。eclipse表示日食或者月食,因為這時候月亮或太陽被陰影擋住,觀察不到,就如同【離去、消失】了一樣。這種現象只有在月亮運行進入黃道面的時候才可能發生,因此人們用linea ecliptica【交蝕線】來表示黃道線,英語中的ecliptic即來源于此。

圖2-3 黃道十二宮
黃道被等分為12段,每一段為一個星宮,每個宮對應一個星座形象,于是就有了黃道十二星宮。從春分點開始,(6)這十二星宮依次為:白羊宮、金牛宮、雙子宮、巨蟹宮、獅子宮、室女宮、天秤宮、天蝎宮、人馬宮、摩羯宮、寶瓶宮、雙魚宮。(7)這十二個星座大多為動物形象,這也正是為什么黃道十二星宮被稱為Zodiac【動物圈】的原因。
表2-3 黃道星座

黃道以北的天空稱為北天,北天共有28個星座,這些星座基本都沿用托勒密星座體系的內容,并與古希臘神話故事相關或以神話人物來命名。極少數比較暗淡不易觀察的星座是后來人們加上去的,畢竟古希臘人的觀測沒有這么精細。
表2-4 北天星座


圖2-4 北天星座
黃道以南的天空稱為南天,南天共有48個星座。其中一些緯度較低的星座在北半球可以觀察到,這些星座沿用托勒密星座的名稱,對應希臘神話中的相關形象。另一些星座直到大航海時代到來后才被到達南半球探險的海員觀察和記載,彼時才得到研究和命名。這些星座大多帶有航海世界的氣息,多以航海儀器、器具等名稱命名。此外,還有一些以相似的動物形象命名的星座。
表2-5 南天星座

(續表)

(續表)


圖2-5 南天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