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部學術史,一位李先生:李學勤先生學術成就與學術思想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
- 1322字
- 2021-12-09 16:00:19
在李學勤先生學術成就與學術思想國際研討會上的講話 (代序)
彭 剛
(清華大學副校長)
尊敬的各位專家學者,各位來賓,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在這樣一個寒冷的季節,為了紀念我們敬愛的師長李學勤先生,各位冒著嚴寒、不遠萬里相聚在這里。這份深情厚誼,我要代表清華大學,并以我個人的名義向各位致以衷心的感謝,謝謝大家!
李學勤先生是著名的歷史學、考古學、古文字學、古文獻學專家,同時也是清華人文學科重建以來的旗幟與領軍人物。李先生1951年至1952年就讀于清華大學哲學系,2003年以后全職回歸清華,先后主持了國際漢學研究所、思想文化研究所以及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的工作,在多個領域為清華大學的文科振興作出了杰出貢獻。李先生的去世是清華大學的重大損失,也是中國學術界的重大損失。
我本人是歷史系的教師,有幸與李先生共事多年,從李先生身上汲取了為人、為學的很多教益。李先生處事不疾不徐、溫文爾雅,也給我本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時我覺得承擔行政工作,腦子很難回到自己的專業研究上來。李先生就說,他這一輩子從來沒有閑過,他說你要有本領像電視換頻道一樣,前五分鐘還在處理行政工作,后五分鐘馬上能進入思考和寫作的狀態。可惜我資質駑鈍,一直沒有學會他的本領。現在想起他很多的教誨,真是感慨萬端。
最讓我感到敬佩的,是李先生對待工作的一絲不茍、對學問的勤學不怠和對學校的高度責任心。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后階段,我代表學校去探望過他幾次,他跟我談論的仍然是清華簡的整理和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在未來的發展。
李學勤先生一生治學博通深廣,對甲骨學、青銅器學、簡帛學等出土文獻相關學科都有卓越而深遠的貢獻,在古文字、古文獻、古史、考古學等古代文明研究的諸多領域都作出了重大貢獻。在座的各位,有的是李先生的門下弟子,有的是與李先生相交數十年的學界朋友,由各位來表彰、來發揚李先生留給我們的學術遺產,再合適不過了。
大家應該都會注意到,每當有一代大學者逝去,整個社會上都會有一種疑惑,人文如何傳承,文化如何復興?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祝賀甲骨文發現120周年致信中指出:“新形勢下,要確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傳承。希望廣大研究人員堅定文化自信,發揚老一輩學人的家國情懷和優良學風……為推動中華文明發展和人類社會進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繼承和發揚李學勤先生的學術思想,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座每一位人文學者的責任,也是李先生的心中所愿。
讓我們感到欣喜的是,李先生走后,出土文獻中心的同事們不負李先生重托,始終以李先生的遺愿自我勉勵,夜以繼日地開展各項工作。就在上個月,清華簡第九輯整理報告準時發布,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此外,清華簡的第一至七輯獲得第五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一等獎,也體現了學術界對中心工作的普遍認可。除了清華簡的整理工作外,中心還加強了甲骨學、秦漢簡牘等領域的研究力量,使得李先生研究領域的方方面面,在清華都有人做、有傳承。
李先生的學術成就與學術思想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據我所知,除了本次研討會外,出土文獻中心還籌劃了一系列李先生學術研究成果的進一步闡釋和出版的計劃。在這里,我也請求各位繼續支持我們,把后續工作做好,讓李先生的學問在更大的范圍內發揚光大。
謝謝大家!
2019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