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擊疫情 我們在行動:致敬戰“疫”醫院領銜者
- 董家鴻 于金明
- 1103字
- 2021-12-09 12:10:19
序四
疫情是考驗管理者的“奧數題”

在世界范圍內,疫情是對各國傳染病防控能力的“大考”,在國內,疫情是對各個地方政府以及各級醫療機構的考驗。抗“疫”戰爭打響之初,我想很多醫療機構的管理者都會和我一樣思考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安全。醫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不能因為疫情的暴發,患者就突然不生病了,既要保證醫院的運行,又要最大限度的保障職工、患者及家屬的安全,降低他們的感染風險,是擺在所有管理者面前的“奧數題”,并且我們必須得到正確答案。
疫情在短期之內得到有效控制,我們取得了世人矚目的巨大成績,各級醫療機構的管理調度能力也通過了檢驗,但我們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所以大考過后,如何查缺補漏,也是管理者必須面對的問題和下一步考驗。
目前疫情防控已經進入常態化,但這根抗“疫”的弦要始終繃緊,作為管理者,更要強調防控措施的科學性、準確性、經濟性和時效性,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效果。
我們應該看到,我國的基層醫療和流行病學調查還很薄弱,如果在疾病的早期苗頭出現的時候,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我們就能控制在萌芽當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一是強化基層醫療,完善分診醫療機制,再就是加強和重視流行病學調查人才培養,扭轉“重醫療、輕預防”思維。
在重大疾病和傳染病防控體系中,疫情防控公共平臺的作用舉足輕重,而平臺建設是我國與西方國家最大的差距之一,若沒有公共平臺、科研平臺,疫情防控工作只能是打游擊戰,形不成體系。疫情過后,我們必須吸取經驗,總結教訓,加大平臺建設,真正實現平臺的高端、共享、綠色,集中力量做大做強學科,突出學科高峰。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人才和團隊的建設。抗“疫”的成果,最終是依靠每個人的努力。我們醫院第一批征集馳援武漢志愿者的時候,兩個小時就有近百人主動請纓,其中有確定婚期而推遲婚禮的,有孩子才四個月大的,也有祖父剛剛過世的……在義無反顧的背后,都有平凡的又催人淚下的故事,我相信在全國各地的醫療機構都有這樣的故事,醫務人員勇于擔當、甘于奉獻的精神令人動容。而人才的培養和梯隊的建設,才是我們醫療未來得以發展的根本。
今后,我們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奧數題”,《抗擊疫情 我們在行動——致敬戰“疫”醫院領銜者》一書中記錄了領銜者們在這場“大考”中的解題思路、方法和反思。疫情期間,各地情況不盡相同,所以對于如何處理每個問題,醫院的管理者們也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但每項政策、每個故事折射的管理思路,是值得每個醫院管理者學習和借鑒的。
我們要整理思路、反思過往,才能繼往開來。
中國工程院院士
山東省腫瘤醫院院長
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名譽院長
中國抗癌協會副理事長
中華醫學會放射腫瘤學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

202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