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炭火教授”趙家和(110校慶)
-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黨委
- 1609字
- 2021-12-09 11:32:56
序言
清華大學黨委書記 陳旭
一位清華老教授,一生省吃儉用,退休后隱姓埋名,將全部積蓄用于捐資助學,幫助幾千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完成高中學業,去世后又將遺體捐獻供醫學研究。他把自己捐了個干干凈凈,了無遺憾地離開了人世。
這位老教授為人謙遜低調,生前堅持不接受采訪、不同意披露相關信息。去世后,他的事跡被同事、朋友、學生慢慢傳播開來,繼而通過媒體報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老教授的故事感動震撼了很多人,也影響帶動了很多人,給清華大學和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他就是清華大學優秀共產黨員、經濟管理學院退休教授趙家和。
趙家和老師逝世后,清華大學經管學院舉行了追思會。經管學院黨委和清華大學黨委先后號召院內、校內師生學習趙家和老師的事跡和精神。2012年,清華大學校報《新清華》首次對趙家和老師的事跡進行了報道。2015年10月,甘肅省委宣傳部組織省內主要媒體來清華進行專題采訪和報道。2016年7月,《光明日報》連續5天通過多種形式進行了報道。2016年9月,《人民日報》發表題為《只計天下利,不求萬世名》的文章,高度評價趙老師是“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脊梁”。2016年教師節之際,清華大學經管學院聯合校史館、檔案館,在趙家和夫人吳嘉真老師的支持和幫助下,收集整理趙老師留下的照片,查閱檔案資料,舉辦了“一位清華退休老教授——優秀共產黨員趙家和事跡展”……這些報道和展覽引起了校內師生的廣泛共鳴和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趙老師生前不希望被宣傳,但時代需要趙家和,需要趙家和精神,清華大學應該宣傳和弘揚,社會也應該宣傳和弘揚。
為了進一步弘揚趙家和老師一生奉獻、大愛無疆的高尚師德,喚起人們對教育使命、時代精神等一系列問題的思考,更好地承擔大學的社會責任,2016年,清華大學黨委決定編輯出版趙家和老師紀念文集。本書能夠在清華大學110周年校慶前順利成書和出版,要感謝很多人。首先感謝吳嘉真老師,吳老師也是清華大學的退休教師,她整理了趙老師留下的照片作為本書的素材,并為本書作跋;感謝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黨委原書記、趙家和老師的同事、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理事長陳章武教授,他收集篩選了大量愛心人士和受資助學生的文章;感謝經管學院黨委認真組織編寫本書,積極收集整理素材,廣泛征集紀念趙家和老師的文章并組織了很多訪談;感謝相關部門積極配合,共同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這本紀念文集,共收錄50多篇紀念文章以及部分國內媒體的報道。這些文章的作者,有趙家和老師的老同學、老同事,也有學生和晚輩,有受資助的曾經的高中生、現在的大學生,也有校友、社會愛心人士。作者年齡分布很廣,從不到二十歲的年輕人到耄耋老人。這些文章從不同角度反映了趙家和老師的為人和為學,感情真摯,感人至深。特別值得指出的是,陳章武老師的文章講述了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成立過程和運行情況,劉迅學長的文章講述了基金會成立前趙家和老師的故事。作為趙家和老師捐贈助學的見證者、同行者和接力者,他們的文章是非常寶貴的一手資料。趙家和老師的義德大愛,通過媒體的傳播,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本書收集的媒體報道,也非常具有教育意義。
清華大學即將迎來110周年校慶,在這樣的時間點出版本書,既是對趙家和老師的深切緬懷,也是對趙家和精神的傳承弘揚。趙老師作為清華大學教師,服從組織的安排,一生三次改行,始終孜孜以求,他高尚的師風師德,深深地影響了后學。退休后他捐資助學,堅持雪中送炭,溫暖了許多寒門學子,改變了他們人生的軌跡,激勵著青年學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他的崇高精神感染、引領著一大批愛心人士默默跟隨。趙家和老師作為清華大學的金融學教授,以無言之教告訴人們,學習金融不是學習如何把別人口袋里的錢掙到自己口袋里來,而是要學習如何把錢用到最值得的地方去,“只計天下利,不求萬世名”。
趙家和教授是踐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行勝于言”的典范,是傳承“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清華精神的杰出代表。永遠學習趙家和老師!永遠懷念趙家和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