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陽光中,你們走來

盧彥宏

從懂事時起,我便知道“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我們只有兩個選擇,要么刻苦學習,走出家鄉,走向更新奇廣闊的世界;要么和父母一樣,辛勤勞作,為了生計終日奔忙。

我出生在甘肅省慶陽市的一個小山村。那里四季分明,晨起雀鳴,傍晚鳥兒歸巢,核桃樹伴著暮色四合。到了大學,我才發現家鄉有多么令人神往。那兒的夜晚漫天星輝,不用點燈,路邊的野菊沁人心脾。可是,家鄉又是偏遠的、貧窮的,定格在我的腦海里的是一幕幕往事:夏天的烈日下父母勞作的身影;冬日暗黑的早晨,祖母送我上學時那束手電筒的光亮;收麥時,我跑去田園摘黃瓜的小小滿足;秋風瑟瑟,我們拔蘿卜時的歡笑……我的童年,簡單充實,一根黃瓜就可以快樂半天。

不像那些不用為生活發愁的孩子,我們的生活沒有“簡單”可言。我記得自己五點起床,背著書包走山路的那種恐懼。我害怕黑暗,但在那時候,卻必須一個人穿過黑暗,走向學校。下午放學回家,我用一個小時向著家的方向奔走,看著夕陽在我回到家以后隱起最后一片余暉。我知道,勤奮學習是自己通向夢想的捷徑。只有學有所成,才能有機會到山的那邊看看。生活上的困難沒有把我們壓垮,因為我們是幸運的,前行的路上,有家人的關愛,有朋友的鼓舞,有興華基金會愛心人士的資助。我們的爸爸媽媽寧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會讓我們受委屈。他們不會在我們面前訴苦流淚,他們只會展現給我們堅強的一面。他們年輕時上不起學,沒有走出大山,所以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有知識、有擔當、有更好未來的人。

我第一次聽聞興華基金會,是在高一。高中三年,我一直享受著基金會愛心人士的資助。每年,基金會的陳爺爺、叔叔阿姨們都會來到我們中學。我記得那天,陽光和煦,我們穿著藍色的校服,幾位長輩踏著陽光向我們走來。會議室里,一張張慈善的面孔,成為我們眼中最美的風景。你們關切的眼神,是溫暖的陽光。那天,沒有煩惱,沒有烏云,有的只是我們歡樂的笑顏。我們面對面地談心,聆聽著諄諄教誨。

自從第一次見到興華基金會的陳爺爺、叔叔阿姨后,我們的心中便播下了愛的種子,堅定了學習、拼搏的信心。陳爺爺和叔叔阿姨們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助學金,還有對未來的希望。

對自己頗有點“狠勁”的趙家和爺爺,身患重病卻不愿意用高檔進口藥治病,液晶電視和諾基亞手機是他最現代的電子產品。他對自己“狠”,對我們卻是關愛備至。甘肅、青海等地11所高中的許多貧困學生都感受到了他的愛心。趙爺爺沒有在繁華鬧市中享受歲月靜好,而是把愛心送到了隴原大地,將助學的接力棒從手中傳送出去。生活于山村的我,見慣了春華秋實、大雨滂沱和銀裝素裹,愛上了小街小鎮、麥田村落。高考之前,感覺璀璨霓虹和高樓大廈有些遙遠。我知道學習是自己夢想開花的唯一捷徑,知道自己必須努力學習,然而,我卻不清楚,求學之路會在何時終止,或許會因為支付不起學費和生活費在高三拉下帷幕。我沒有勇氣過多地考慮這些,只是在學習的路上默默前行。幸運的是,在我人生的關鍵時刻,興華基金會向我伸出了關愛之手。從此,我不用擔心學費的問題,可以在自己理想的大學中汲取新的知識,感受不一樣的生活。

如今,我已在“興華”的幫助下,如愿進入夢想中的大學,在這里舒心地學習。不止是我,還有一個又一個從貧困山區走出的孩子。我們一起銘記著這份大愛,帶著愛心人士的殷切希望,學習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技能,立志成為一名有理想、有責任、有擔當的大學生。

母校高中還在那里,送走了我們這屆高三,還有下一屆。“興華”的大愛在我們的母校撒下陽光,留下溫暖。我記得那天,藍色的校服在陽光下變得更加美麗,相機將一張張蓬勃的面孔定格。會議室里,有掌聲,有笑聲,還有朗誦聲:“讓我怎樣感謝你,當我走向你的時候,我原想捧起一朵浪花,你卻給了我整個海洋……”

盧彥宏,2018年畢業于甘肅省慶陽市鎮原二中,考入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班玛县| 开封县| 黄陵县| 临猗县| 高清| 同江市| 绍兴县| 平和县| 东丽区| 车致| 普定县| 宁陕县| 全椒县| 临猗县| 兴山县| 北票市| 农安县| 福鼎市| 介休市| 师宗县| 罗山县| 宁安市| 融水| 阿图什市| 灵武市| 滨海县| 聂荣县| 克东县| 南澳县| 泊头市| 泸水县| 铁力市| 弥渡县| 江西省| 石城县| 荣成市| 天峨县| 沐川县| 临城县| 体育| 临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