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炭火教授”趙家和(110校慶)
-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黨委
- 1425字
- 2021-12-09 11:33:01
我想把這愛說與你聽
程金霞
一支筆,總想斷斷續續記錄些什么,我若有心,每一聲鳥鳴都是溫情的訴說。我總覺得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事情都很難再抽出新芽,它會慢慢地老去,死去,直至化為灰燼。但是你能記住的,或許是風雪中的暖陽,只要一縷,便已足夠!
忘了從什么時候起,我對這寒冬有一種莫名的喜愛。早晨從結滿冰花的窗戶向外望去,幾枝孤寂的枯樹干,以藍色的天空為背景,倒也像極了一幅畫。等到幾縷陽光照進來的時候,冬天的早晨就開始了。這樣的暖意,像極了我遇到的溫暖。
我想把生命中的點滴都記錄下來,為自己,為他們。我也想大聲說出來,說盡這些年的感動和無數次的動容,可我不知道聽眾會是誰,我也不知道有誰愿意聽,最后,我也只想說與自己聽。
從2015年遇到你,你便不曾離開過。我記得寒冬的時候,你踏雪而來,卻有著夏的炙熱;我記得酷夏的時候,你頂著烈日而來,仍有著秋的清爽;我記得夕陽西下的時候,你拖著長長的影子來,依舊帶著歡快的笑聲。我親愛的興華啊,每每想到你時,總有數張可愛的面孔,涌現在我的腦海里,我微微顫抖的嘴唇,只能輕輕地說一句:“謝謝你,謝謝你們,給了我冬日里一輪暖陽。”只求春天的風能代我傳達給遠在四方的你們。
我所知道的興華,是清華已故教授趙家和爺爺在身患重病時捐款助學依舊心系寒門學子的舍己為人精神;是陳章武爺爺滿頭白發卻依舊奔波助學的崎嶇山路;是王婭阿姨三十年的愛心長征,是她身患重病時毅然把自己捐得干干凈凈的人間大愛;是自愿加入興華,以志愿者為身份的愛心人士的奉獻;是每一次翻山越嶺的交流鼓勵和雪中送炭的溫暖;是每一個興華孩子內心的一盞長明燈!與興華相遇的四年時間,我也問過自己,我收獲了什么,學會了什么,回報了什么。答案或許在路上,卻總要有些許足跡留下。
在高一時初次遇見你,我帶著好奇和期待,那時眼里涌出的淚水,是幸福,是激動,亦是感動。你遞在我手里的助學金,是父母眼里的希望;你講的故事,是大山之外的呼喚;你的安慰和鼓勵,是夢想的接力棒。大一時再次邂逅你,是我經歷高考的成長之后,你呵護的小樹苗已經有勇氣去面對瑣碎的生活了,而你,依舊像母親牽掛遠行的孩子一樣,滿是叮嚀和囑咐,我走向校園的背包依舊沉甸甸。你守護了我四年,我對你的了解也多了起來,尤其是大一時候接觸的王婭阿姨以及參加興華助學金評審工作,更是讓我快速地成長起來。你帶給我的震撼和動容也讓我對生命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
活著是每一個生命的渴望,但是活著卻不是每一個生命的唯一責任,倘若為了活著而活著,那么這段生命便少了一季花期。興華教會我,無論我們的生命以何種姿態去盛開,總要有自己的意義。是鮮花,便奉獻了花香,是土地,便孕育了希望。以前,我覺得幫助別人需要等到自己羽翼豐滿之時,再去慷慨解囊,可是現在我卻覺得奉獻一點愛心,做一點善事,不是強者的義務;不奉獻愛心,沒做善事,也不是弱者的借口,強者與弱者之間根本就沒有分界線。沒有人會給善良下一個定義、定一個規則,善良只是每個人心中的光亮和信仰而已。
興華陪我走過的這段路,沒有告訴我具體的路線,也沒有指明最佳的終點在哪里,卻告訴了我如何走才能不會背棄內心的方向,告訴了我怎樣才能走得有自我認同感。在這個世界上,人總要堅持并追求一份能夠肯定自己的事業,而且這份事業最好是在利他中滿足自己。
生而為人,感受別人的溫暖是一種幸運,傳遞自己的溫暖更是一種幸福。我親愛的興華啊,謝謝你教我懂得何為愛,何為暖!
程金霞,2018年畢業于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文萃中學,考入山東政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