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電影產業數據挖掘作者名: 王妍 柴劍平本章字數: 5722字更新時間: 2021-12-10 17:16:47
2.2 大數據在電影產業發展中的作用解析
電影產業鏈的構成包括電影制作、電影發行、電影放映、電影監管、電影營銷服務機構、電影衍生產品以及受眾7個部分。大數據可以在電影產業鏈條中發揮良好的作用。
1.電影制作環節
電影的制作環節包括從電影項目的籌劃到電影拍攝及后期工作完成的整個流程。在電影制作籌劃階段,需要確定劇本、參演人員、影片類型及估算攝制成本等。影片一旦開拍,則要涉及制定整個劇組的拍攝方案、工作人員的分配、拍攝質量的把控等。拍攝結束后則必須進行后期剪輯和包裝,這樣才能創作出一部完整的影片。通常一部電影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是由影片的制作環節決定的。
近年來,國內電影產業熱度持續升溫。要想維持這樣的態勢,當務之急就是制作出更多具有票房號召力的電影。傳統的電影運作方式,在制作環節上主要依靠主創者的行業經驗、創作靈感和審美體驗等。這些有著不可替代的唯一性,但面對當下變化莫測的國內電影產業,仍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因此,在影片立項階段運用大數據,將各方數據統籌規劃,制作出具有票房潛力的電影,將是一種趨勢。
提到大數據在影視業的運用,最為經典的實例當屬美劇《紙牌屋》。該劇的制作特別之處在于籌劃初期,就將大數據思維運用其中。該劇則根據大數據分析得到的3個預測結果,即觀眾較為喜愛導演大衛·芬奇,演員凱文·史派西以及政治題材的電視劇。Netflix公司大膽地將3個元素加以結合,從而制作出《紙牌屋》這部走紅世界的影視劇。
國產電影《老男孩之猛龍過江》也是大數據應用于電影制作的典型代表。
在大數據對微電影《老男孩》進行分析時,數據顯示人們對大電影期待的主要關鍵詞是“音樂”“夢想”“青春”。于是制作方在籌備大電影時對癥下藥,加大了音樂的“戲份”,并設置了打斗和選秀等橋段,滿足電影觀眾的心理期待。此外,影片別出心裁地將主演筷子兄弟和神曲《小蘋果》作為影片的標簽。草根出身的筷子兄弟,曲風怪異的《小蘋果》,理論上來講,并不屬于傳統意義上的電影噱頭。制作方之所以敢采用與眾不同的“打法”,大數據分析的結果給制作方打了一劑強心針。影片上映后,《老男孩之猛龍過江》以過億的票房及業界稱贊的口碑完美收場。同時,兩位其貌不揚的主演——筷子兄弟肖央、王太利一夜之間成了人人熱議的勵志明星。之前被大數據預測會廣受觀眾喜愛的電影主題曲《小蘋果》,其MV在優酷一經上線,當日獲得了500萬播放量。一個月后,歌曲演繹版達到3500種,累計播放量達5億次。
電影《老男孩之猛龍過江》的成功,可以說是未來中國電影產業的縮影。大數據正在悄然改變著中國電影產業的制作模式。電影制作之初,從各種渠道搜集到的受眾數據,整合后得出有效、直接的電影預測信息,提醒電影創作者在影片制作時,盡量向這些有票房保障的元素靠攏。未來,隨著數據源渠道的多樣化,數據運算水平的提高,日益精準的大數據分析,將會與電影制作環節產生更多的互動。
2.電影發行環節
大數據應用到國內電影產業的發行環節,可以幫助電影公司更合理地向影院銷售電影放映權。利用大數據的自身優勢,合理估測影片適合的上映檔期,聯手與之匹配的院線渠道。這也要求大數據自身的數據模型因素設置要合理全面,才能保證數據分析信息準確。
國內電影的發行環節,長久以來多是靠傳統電影公司長期積累的人脈關系經驗等主觀因素。影院則因拿不準影片水平,只能憑以往經驗,挑選有大牌導演及演員助陣的電影,先做大致的拍片安排,再根據后續的上映情況做更改和修正。借用大數據分析,科學合理地提前預知影片票房,對于改變以往的發片程序,有著極大的影響。獨立的第三方票房預測,通過調查分析,預測影片的關注程度區間。預測數據的搜集甚至可以細化到本地區熱門網站的相關搜索、預告片的播放次數、自媒體人的口碑評價等,隨后科學預測本地區的觀影人次。有了這樣一份科學的票房預測數據,電影公司也對自己的影片有清楚的定位,推銷時更有說服力。對于影院來說,不但可以根據影片的大數據預測,制定合理的排片安排,也可以掌握主動權,與電影公司提出條件,要求加排優秀影片的上映場次,從而獲得更大的經濟收益。
電影檔期是指一部電影在影院由上映日到下映日之間的時間間隔。在電影發行中,選擇合適的檔期與選擇優勢的發行區域同等重要。電影的檔期集合了具有類似娛樂方式、消費習慣和審美品位的一類人群。隨著時間的打磨,中國內地已經逐漸形成了遍及全年的分散式電影檔期。電影檔期會帶來許多同質電影扎堆上映的火爆局面。檔期選擇多是粗略地歸納檔期特點,挑選與影片類型大致吻合的檔期即可。而今,有了大數據細致的分析,對于檔期的把控也變得更有力度。
在電影上映時間的選擇上,2015年賀歲檔的兩部影片《匆匆那年》《我的早更女友》時間上的調換,就是大數據運用的生動案例。2015年的賀歲檔有95天的時長,成為了截至到目前史上最長的賀歲檔。漫長的檔期造就了最強的賀歲檔。電影《匆匆那年》原計劃12月12日上映。電影《我的早更女友》定檔12月5日。但在上映之前,經過對兩部影片的大數據分析結果,最終決定檔期對調。搜集到的大數據顯示,在兩部影片物料數據(其包含預告片點擊量、主題曲播放量、海報數量和新聞發稿數量等)里,預告片的點擊量與影片觀看人數的多少聯系最為密切。根據當時統計到的數據,《匆匆那年》的預告片點擊量僅次于《太平輪》。從主題曲來看,王菲獻唱的同名歌曲火熱度驚人。影片主題曲所能帶動的引流效果極易消散。從同檔期競爭影片來看,《匆匆那年》與《一步之遙》會發生撞檔現象,二者觀影人群也會有一定程度的重合。綜合各方面的因素,最終決定《匆匆那年》提檔,與《我的早更女友》上映時間做了交換。大數據預測下的檔期安排,幫助《匆匆那年》最終沖破5億票房大關。
3.電影放映環節
電影產業放映環節中應用大數據,可以最直接地影響電影票房。當前,國內電影放映環節相較其他環節,仍略顯滯后。這種情況下更需要大數據的介入,用新型的科技化手段,幫助國內電影產業打通電影鏈的最后一環,從而帶動國內電影產業的發展。
電影的放映環節,是指影院通過售票的形式,組織觀眾進行觀影活動。電影放映的票房收入,是電影收益的主要來源。隨著電影產業的延伸,電影的放映不再是產業鏈上的最后一環。后續的衍生品開發,其他發行渠道如DVD、網絡版權等都可以作為電影回收成本的方式。但影院的票房收入仍是電影獲利的主要渠道。一部電影的放映能否取得成功,選擇院線、主要的盈利區域及電影票價等都會影響到最終放映的效果。
票房屬于電影觀眾與電影消費最直接的一環,是“消費的橋梁”,具有現金流高、無應收款及安全回報率高的特點。一部電影能否收回投資成本,利潤的盈余有多大,都在這一環節中呈現。
4.電影監管環節
中國電影業目前縱向或橫向的管理層涉及中宣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文化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國家稅務總局等近十個中央部委。一般電影的審查工作只需要經過廣電部門,電影拍攝前需將電影劇本(梗概)送往廣電總局或相應的實行屬地審查的省級廣電部門備案,同時各省級廣電部門負責影片初審的管理工作。最后,廣電總局電影審查委員會負責電影片的終審。但特殊題材電影(涉及外交、民族、宗教、軍事、公安、司法、歷史名人和文化名人等方面內容)需要經過相應部門審查。在此過程中,大數據可以進行電影劇本的初審,減少廣電總局等有關監管部門的人力投入,快速發現問題,提高電影監管環節的工作效率。
5.電影營銷環節
電影營銷服務機構、電影衍生產品以及受眾這3個部分可以視為電影營銷環節,因為其目的都是追求電影高票房高收益的營銷手段。在電影營銷層面,是大數據應用的最廣泛的環節。這是由于電影的營銷主要是針對不同的受眾群體而制定各異的營銷策略。大數據可以采集不同渠道收集的特定受眾喜好信息,加以整合處理,分析并預測出不同群體對影片的關注度,并且大數據分析結果可以被用作營銷策略的參考。
2.2.1 大數據提升電影監管職能
我國電影產業由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主管全國電影工作。國家實行電影審查制度。未經電影審查機構審查通過的電影片,不得發行、放映、進口或出口。其中,電影禁止有危害國家統一、泄露國家機密、宣揚宗教迷信及擾亂社會秩序等相關內容。電影技術質量應當符合國家標準。電影制片單位負責電影劇本投拍和電影片出廠前的審查。攝制完成后,報請電影審查機構審查[17]。
在電影審查中往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卻不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原因在于要審查的電影劇本多、場景多、音樂多和臺詞多。本質是數據量大、價值密度低,符合大數據的特點。因此大數據技術可以解決電影監管中的痛點和難點,通過數據分析和挖掘,大大提升電影監管職能。
2.2.2 大數據細化電影質量評價
1.電影質量評價方法綜述
從總體上可將目前常用的電影質量評價方法分為以下幾類。
(1)專家評價法:根據專家經驗定性評價,其優點是不受統計數據的限制,可以避免和減少因統計數據不足或不精確而產生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缺點是評價中的隨機因素影響較多,評價結果易受到評價人員主觀意識的影響和經驗、知識的局限,易帶有個人偏見和片面性。
(2)經濟分析法:直接給出綜合經濟指標的計算式或模型的方法、成本—效益分析(cost-b enefit analysis)法等。
(3)運籌學和其他數學方法:多目標決策方法、數據包絡法、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方法、灰色綜合評價方法。
(4)數理統計方法:主成分、因子分析、聚類、判別分析。
(5)智能化評價方法:基于反向傳播(Back Propagation,BP)人工神經網絡的評價方法。
(6)綜合評價方法: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方法的結合成為綜合評價領域內的研究熱點。
2.大數據進行電影質量評價
大數據進行電影質量評價具有一定的現實性。熱播美劇《紙牌屋》讓全世界的影視業感受到了大數據的魅力。大數據,基于互聯網、指向用戶、可量化投資的新產物,正在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到電影產業,并且會成為中國電影的新驅動。
但數據挖掘和數據調研一直是中國電影的短板。好萊塢工業體系下,一部電影從研發,創作生產到發行,幾乎每一部都能看到數據的身影。在影片策劃階段,如選演員時,會提出十多種組合,請數據公司去做抽樣調查,看哪個組合對于這個類型的影片來說是最受歡迎的,好萊塢在數據庫建設方面基礎工作做得很早,也做得非常扎實。
國外,Google發布了能以94%的準確率預測出好萊塢電影首映第一周票房的預測系統,依據數據分別是電影在Google網頁和YouTube的搜索量、電影廣告鏈接的點擊量、電影覆蓋屏幕數及同類影片歷史票房數據。
在國內,為了取得更好的票房,獲得更高的收益,互聯網公司、院線和電影制作公司開始了大數據挖掘和應用的嘗試。早前有誕生于豆瓣熱帖的《失戀33天》,如今有炙手可熱的電影《小時代》。
《小時代》對于電影市場的作用,不僅是依靠網絡傳播推廣電影,而是以大量數據為基礎,對觀眾需求進行深入分析后生產和推廣電影,是以市場為目標進行一切開發。以來自觀眾和市場的數據為依據,它提供了一種嶄新的電影操作范式。
《小時代》40%的觀眾是高中生,他們是郭敬明以及楊冪等主創的忠實粉絲,是《小時代》的沖動型消費者;同時,其中還有30%是白領,他們對《小時代》感同身受,是行銷導航的重點;20%則是大學生,他們是非核心消費者,但是能夠通過傳播從而影響這群人;另外10%為目前觀影年齡在26~35歲的人群,他們是需要擴大外延的潛在觀眾。基于數據分析,樂視在全國數百家影院舉辦針對《小時代》目標人群的零點首映嘉年華,票房達到700余萬元,可謂一舉成功[18]。
大數據技術可以通過平臺數據接口和網絡爬蟲等方式獲得大量電影數據,從而可以從票房、觀眾、劇本、演員和導演等各方面細化電影質量評價。還可以實現電影劇本優化、電影營銷策劃、電影宣發評估、票房預測、受眾流失分析、個性電影推薦、廣告精準投放和政府輿情智能決策等許多功能。
2.2.3 大數據助力電影文化國內外傳播
電影發行商和院線承擔著電影文化傳播的主要責任,是電影傳播過程中的“把關人”,正是通過他們,電影才得以與觀眾見面,電影的欣賞價值才能順利實現。然而,這樣的事態隨著互聯網的到來而成功被顛覆。在互聯網中,每位電影愛好者都可以作為傳播者。博客及微博等互聯網傳播方式,已經成為一種新興的網絡傳播方式。
在互聯網時代,過去僅限在電影院觀影的模式如今只能成為觀眾的選擇之一。觀眾可以走進電影院安靜地觀賞影片,也可以坐在電腦旁通過互聯網觀看自己感興趣的電影,同時還能夠與他人就劇情進行實時討論。網絡在線點播已經成為電影文化傳播過程中的重要一環。
傳統的影院放映模式在時間上限制了電影的傳播與觀看,一部影片一旦下線就很難再次在電影院中欣賞到。電影的網絡化傳播則彌補了這一缺憾,一部幾年前上映的經典影片能夠方便地在互聯網中找到,并可以下載保存進行多次欣賞。
目前,各大門戶網站、論壇都設有與電影相關的頻道、板塊,從資源提供方式的不同大致可劃分為3類。
(1)資源下載類:國內的此類網站具有代表性的有狗狗搜索、VeryCD、人人影視等。它們以搜索引擎、下載客戶端或論壇等形式為使用者提供“點對點(P2P)”或者“服務器對點(S2P)”的資源分享和下載服務。
(2)在線分享類:這類網站主要提供在線視頻服務。一般在網站的首頁、播放客戶端上,服務商會提供積極的推送服務。使用者可以根據推送或搜索的結果選擇所需視頻,點擊即可觀看,但在觀看過程中需要保證網絡的暢通。目前主流的視頻網站有優酷、愛奇藝、搜狐視頻、騰訊視頻、百度視頻等,大部分電影都以免費形式播出,受到很多用戶喜歡。
(3)附屬資源類:與前兩者相異,“附屬資源類”網站并不提供影片資源,而提供字幕、海報、影訊及影評等影視周邊資源。相較于前兩者,其最主要的功能不在于資源提供,而是通過對各類資源的分類整合,提供給使用者一個開放的交流平臺,從而形成以電影為中心的主題社區。國內此類網站中較為成功的有時光網、豆瓣電影、射手網等[19]。
在互聯網時代,每天每個時刻都可能有用戶在看電影。誰在觀看?什么時間觀看?什么地點觀看?觀看電影的是什么類型?是什么時候上映的?主演是誰?導演是誰?這一系列的問題與電影文化傳播的數據相對應,由此會產生一個龐大的電影文化傳播數據庫。大數據技術通過對海量數據進行清洗、處理、分析和挖掘,可得到電影文化傳播的重點和難點。抓住電影文化傳播的重點,突破難點,大數據助力電影文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