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十論
- 石建勛
- 2489字
- 2021-12-10 16:56:25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從哪里發力(5)
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方法論。堅持需求導向,就是要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中找尋發展重點、方向和目標。堅持問題導向,就是要把問題找準找透,把解決問題和突破瓶頸、把補短板和補漏洞作為著眼點與著力點。堅持效果導向,就是要把實干出成效作為干部考核目標,在“落地”上務求實效,在增強人民獲得感上謀實效,不斷提高公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日前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是破解社會主要矛盾必由之路。只有深刻理解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意義,才能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加快轉變發展思路和工作方式,堅定不移地推動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階段是適應社會主要矛盾變化、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創造美好生活的新時代。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高質量發展就是要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變成現實,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不斷增進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成就感。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不僅強調要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到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之中,還針對人民關心的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擇校熱”、嬰幼兒照護、兒童早期教育服務、結構性就業矛盾和“看病難、看病貴”等具體問題,部署了精準施策著力點。相信隨著這些民生問題的解決,人民美好生活將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新進展。
高質量發展階段是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發展難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新時代。從現實情況來看,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主要表現是供給相對不足和供給結構性失衡。解決主要矛盾,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為指導,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創建和完善制度環境,推動我國經濟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這就需要從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入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主攻方向是改善供給結構、提高供給質量,大力破除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努力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要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依靠創新發展,加快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和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強產業鏈與創新鏈有機融合,培育新的增長動能和競爭優勢,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現代化經濟體系與發展模式;用改革的辦法消除資源優化配置和要素合理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完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體制機制,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最終實現高質量的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不僅提綱挈領,而且具體部署了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和任務。包括:推進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重點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大力破除無效供給,把處置“僵尸企業”作為重要抓手,推動化解過剩產能;大力培育新動能,強化科技創新,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等等。這些舉措的目的就是加快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為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高質量發展階段是全面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使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意味著供給側將提供滿足人民需要的更多高端產品和優質服務,可以讓消費安全更有保障、衣食住行用都更放心。高質量發展意味著單位GDP(國內生產總值)的能耗降低、污染減少,天更藍、水更清,大氣質量不斷改善,城鄉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提高。高質量發展意味著更加均衡、更加協調的發展,不同地區、不同領域、不同群體和城鄉的發展差距不斷減少或消除,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不斷實現共同富裕和社會公平。只有實現高質量的發展,才能形成經濟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榮、社會公平、生態良好的發展格局,才能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方法論。提升發展質量要有科學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三個導向”為我們指出了提升發展質量的著眼點和著力點。堅持需求導向,就是要把人民的冷暖安危和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作為黨和政府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中找尋發展重點、方向和目標。堅持問題導向,就是要用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現實、工作的現狀對標人民的期盼,瞄準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問題、制約高質量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公眾反映強烈的民生訴求,特別是本地區、本單位、本領域在工作中存在的障礙和瓶頸,把問題找準找透,進而把解決問題和突破瓶頸、補短板和補漏洞作為提升發展質量的著眼點與著力點。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是檢驗發展質量和效果的試金石。堅持效果導向,就是要把實干出成效作為干部考核目標,在“落地”上務求實效,在增強人民獲得感上謀實效,不斷提高公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總之,提升發展質量是一項系統工程。在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有機統一的同時,要著力抓好重點工作、加強統籌規劃、聚焦突出問題、破解主要矛盾,進而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等攻堅戰,為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創造更多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