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4 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的演化

1.4.1 從物流到供應鏈

對物流一詞的理解,主要有兩種觀點:一是美國市場營銷學者阿奇·蕭(Arch W.Shaw)于1915年提出的Physical Distribution,從市場分銷角度認為物流就是實物配送,實際上就是如何把企業的產品分送到客戶手中的活動;另一種觀點則源于美國少校瓊西·貝克(Chauncey B.Baker)于1905年提出的Logistics,從軍事后勤角度對物流的內涵進行定義,主要是指物資的供應保障、運輸儲存等。兩種不同的概念之所以能分別存續下來,是因為它們都分別在各自的專業領域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響應、應用和發展,二者之間沒有發生沖突,也沒有一個統一的物流學派來進行統一規范,也不需要得到社會廣泛一致的公認。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物流的定義也在不斷地變化完善。如今,國際上最普遍采用的是美國物流管理協會(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NCPDM)的定義。該協會1986年改名為CLM(The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此后美國物流管理協會對物流的定義幾經調整,以適應時代和需求的變化。表1-2給出了物流定義的調整過程,從中可以看出人們對物流內涵的認識不斷深入。2005年1月1日,CLM正式更名為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CSCMP),標志著全球物流進入供應鏈時代的開始。這一變化從某種意義上揭示了21世紀國際物流發展的主流趨勢:供應鏈整合管理。

表1-2 美國物流管理協會物流定義演繹表

1.4.2 中國物流的發展歷程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2000年,物流業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有了一定基礎。2000年之后,隨著制造業和電子商務的快速成長,以及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更是進入了一個突飛猛進的快車道。總體而言,自1979年“物流”概念引入我國,我國物流理論和實踐大致可劃分為四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1979—1991年,是物流業的恢復與初期發展階段。改革開放和四個現代化建設使得我國國內商品流通和國際貿易不斷擴大,物流業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不僅流通部門專業性物流企業的數量在增加,生產部門也開始重視物流問題,并設立了物流研究室、物流技術部等。有關物流的學術團體相繼成立,并積極有效地組織開展了國內外物流學術交流活動,以了解和學習國外先進的物流管理經驗。

第二階段:1992—1999年,是物流業轉型階段。在這一階段,物流業面臨著機遇和挑戰,一些老的儲運企業通過實施改革、改造、重組等,轉型為綜合物流企業,以適應電子商務的發展和經濟一體化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一些生產、零售企業開始退出物流領域,不再新建倉庫,而轉向市場尋求合格的物流代理商。另一方面,部分地區建設了一批現代物流企業,以迎接國外物流企業的挑戰。這標志著我國現代物流業已經開始起步。

第三階段:2000—2015年,是物流業大發展階段。新世紀開始,我國現代物流大踏步進入發展期。我國開始致力于現代物流的普遍發展。第一,物流政策環境得到改善。我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以推動物流業的發展,為物流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第二,物流規劃工作井然有序。物流產業得到了國家和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國家加強了對物流業發展的規劃。2000年,我國“十五”物流發展總目標正式確立。各省、市、自治區紛紛制定物流發展規劃,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配送會廣泛成立。第三,物流平臺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受惠于國家的信息化建設,我國的信息基礎網絡和實用技術已經能夠支持現代物流的信息運作要求。鐵路、公路網絡的建設,在我國的東部發達地區已經完成了基本布局,而且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平臺建設開始向中西部演進。第四,物流技術日益先進,應用日趨廣泛。互聯網信息平臺、電子數據交換、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射頻識別技術和條形碼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在物流管理和物流技術中的廣泛應用,使現代化物流達到一個新的水平。第五,物流逐步得到全社會的關注。物流業成為全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物流企業大量成立,有100多所高校開設了物流專業。物流真正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并且進入物流資源整合與供應鏈管理時期。

第四階段:2016年至今,是物流服務全面轉型升級階段。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物流業不論從基礎設施還是經營方式上都實現了顯著提升,為物流業的全面轉型升級奠定了良好基礎。截至2018年底,我國鐵路里程達到13.1萬km,其中高速鐵路運營里程2.9萬km,居世界第一;公路總里程485萬km,其中高速公路總里程超過14萬km,居世界第一;內河航道通航里程12.7萬km,航道網絡進一步完善。此外我國還擁有235個民航機場,定期航班航線通達港澳臺地區以及60個國家和地區的158個城市。交通線路和園區節點等物流基礎設施編織成互聯互通的物流網絡。跨境電商高速發展帶動國際快遞和海外倉儲建設布局,國際物流網絡主推中國企業走出去。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基礎設施逐步成熟,信息互聯網帶動物流基礎設施的虛擬化聯網和智能化升級。在企業方面,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引用,大多數企業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統,物流信息平臺建設快速推進。物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開始應用,裝卸搬運、分揀包裝、加工配送等專用物流裝備和智能標簽、跟蹤追溯、路徑優化等技術迅速推廣。以產業融合為主,互聯網與物流業深度融合將改變傳統產業的運營模式,為消費者、客戶以及企業自身創造增量價值。數據代替庫存、數據驅動流程、數據重塑組織成為智慧物流的重要驅動力,終將形成智慧物流的生態體系。

1.4.3 當前我國物流業的發展特點

1.當前我國物流業的總體狀況

雖然跳過了美國、日本物流行業的平穩發展階段,但與發達國家相比,目前我國在基礎設施、經營管理、理論研究、物流技術、信息技術等方面還比較落后。但市場規模巨大,前景廣闊。近年來我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為實現物流及供應鏈管理外包服務行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觀環境。

物流業前景指數(LPI)反映物流業經濟發展的總體變化情況,以50%作為經濟強弱分界點,高于50%時反映物流業經濟擴張,低于50%則反映物流業經濟收縮。我國物流業前景指數從2014年1月以來均保持在50%以上,反映出我國物流業總體仍處在平穩較快發展時期。

與此同時,我國物流業近年來雖保持較快增長勢頭,但整體運行效率仍然較低。物流費用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是衡量物流業總體運行效率的重要指標之一。我國該指標從1991年的23.79%下降到2018年的14.8%,美國、日本物流費用占GDP的比重穩定在8%左右,我國該指標與美國、日本相差超過6%。我國物流業仍有較大潛力可挖。

2.我國物流業的發展特點

具體到物流行業的運作層面,目前我國物流行業的發展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1)物流企業加大并購力度,行業整合提速。進入門檻低導致物流業集中度低,進一步導致市場競爭激烈,呈現出以降低服務價格為主要競爭手段的特點,行業整體缺乏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近年來集中度雖不斷提升,但行業仍缺乏具有定價權的龍頭型公司。規模較大的物流公司可利用規模經濟,在網絡覆蓋、運力配置等方面發揮及時、安全、低成本等優勢。小企業服務功能少,綜合化程度低,管理能力弱,競爭能力弱,信息能力弱,經濟秩序不規范,不具備適應現代物流追求動態運作、快速響應的要求。

(2)服務范圍不斷向供應鏈兩端延伸。目前我國物流企業與制造業的聯動深入發展,建立起了深度合作關系,物流服務范圍不斷向供應鏈兩端延伸。一些物流企業從只承擔少量簡單物流功能外包的第三方物流,拓展到全面介入制造企業供應鏈的第四方物流。在供應鏈上游為制造企業提供原材料與零部件采購服務、原材料入場物流服務、原材料庫存管理服務等,在供應鏈下游為制造企業提供生產線后端物流加工服務、產成品銷售物流服務、零部件售后物流服務等,物流專業化服務水平和效益顯著提高。自2014年以來,業內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富有國際競爭力的領先供應鏈管理企業,與此同時,國家政策大力支持、鼓動和引導更多的物流企業向供應鏈兩端延伸服務范圍。

(3)通用物流與專業物流分化。近年來物流行業內的通用與專業分化趨勢日益明顯,專業化逐漸成為物流企業的發展方向。物流向專業化發展的趨勢是由需求來決定的,企業對降低物流成本的需求越來越大,通過優化內部物流管理節約成本可增加企業利潤,但通過優化供應鏈管理來降低成本對專業能力要求很高,要求物流服務的專業化。通用物流與專業物流相比,對于客戶依賴度較小,市場規模更大,但競爭相對更激烈。對一些企業在物流環節中特殊要求較少的,通用物流相比專業物流具備客戶門檻較低、對自身資源要求較少、更具成本優勢的特點。通用物流與專業物流的分化,有利于為不同物流需求的企業提供更適合的自身發展服務。

3.我國物流行業的發展趨勢

供應鏈管理行業是典型的輕資產、高技術含量的現代服務產業,供應鏈管理企業通過對不同行業運行模式的深入研究,利用綜合專業能力和自身的整合能力,為客戶量身定制集成解決方案,將單一、分散的報關、運輸、倉儲、貿易、結算服務等組合為供應鏈管理服務產品,實現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物流“四流”合一,為客戶節約成本,提升價值。供應鏈管理行業特有的經營模式要求供應鏈管理企業具備以下能力。

(1)跨領域、跨區域、跨行業的專業能力。跨領域能力,即縱向貫穿經營活動的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物流多個層次,具備在每個單一層次都能提供解決方案的專業能力。跨區域能力,即橫向跨越區域乃至不同國度、不同制度和不同法律框架,具備在不同區域掃除障礙并執行既定方案的專業能力。跨行業能力,即深刻掌握不同行業、同行業不同客戶、不同類型商業模式,并具備針對客戶個性化需求量身定做解決方案的能力。

(2)整合與運營能力。供應鏈管理服務與普通物流服務不同,供應鏈管理企業只對供應鏈上的關鍵節點進行投資,不依賴大規模固定資產投入謀求產出,而是強調整合各層級現有資源,在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的指導下為客戶提供全方位服務,這就要求從業企業具備較強的整合與運營能力。

(3)信息系統支持能力。供應鏈管理集成服務具有大范圍、跨領域、多層次立體全方位整合的特點。信息傳遞也會表現出多邊、交叉、同步等特性,信息流是供應鏈管理中的關鍵要素。要求企業配備的信息系統技術架構先進、功能層次分明、高效協同以滿足業務需求。供應鏈管理的價值創造體現在縮短客戶交易時間,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企業供、產、銷的整體運行效率等方面,有助于企業在應對頻繁變化的市場需求和激烈的市場競爭時提升響應速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娱乐| 衡山县| 黄大仙区| 福鼎市| 义马市| 三门峡市| 穆棱市| 楚雄市| 武汉市| 东源县| 航空| 海晏县| 上虞市| 高密市| 松潘县| 武宁县| 溆浦县| 南和县| 高唐县| 定西市| 黑河市| 南澳县| 富宁县| 大邑县| 和政县| 上蔡县| 尼木县| 石棉县| 邵东县| 景洪市| 寿光市| 宝山区| 锡林浩特市| 封丘县| 长顺县| 茂名市| 韶山市| 乌兰察布市| 抚松县| 建昌县| 延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