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平定關中后,一方面立即派兵封鎖邊關,不讓其他諸侯進入,一方面派人去彭城向楚懷王報捷,討要秦王封號,楚懷王當眾盟誓:入定關中者,王。
這時候項羽才率領諸侯聯軍浩浩蕩蕩到達函谷關。大軍的先鋒是英布。
“武安君(楚懷王熊心給劉邦的封號,秦王要等楚懷王正式分封才敢稱。)已經入定關中。沒有武安君的命令,誰都不能進。”守關將領站在城關上向下面的人群喊。
“什么?老子流血流汗,拼了老命,讓那個鄉巴佬劉老三占了便宜。還想獨享,不讓你們分一杯羹。兄弟們怎么辦?”英布騎在馬上,轉臉對大家說。
“打!”
“打!”
“打!”
全軍爆發出一致的震天吶喊。
“兄弟們,跟我沖。”英布下令。
英布一鼓作氣拿下函谷關,項羽指揮大軍繼續西進,渡過戲水駐扎在新豐鴻門,與霸上的劉邦軍對持。
項羽率領四十萬諸侯聯軍,劉邦占領關中擴軍后,才十萬,實力相差太大,按理說直接沖殺過去問題就解決了。但是項羽沒有這樣做,因為劉邦已經不是主要敵人,項羽的主要敵人是楚懷王熊心。項羽要做天下的共主,就要推翻楚懷王與諸侯的約定,讓自己來主持分封。劉邦能拉過來更好,不能拉過來再滅也不遲。于是項羽、范增、項伯商量,定下一計,由項羽、項伯(項羽的叔父)唱紅臉,范增唱白臉,嚇唬劉邦,逼劉邦就范,不僅就范,還感恩,帶頭支持項羽為天下共主。為此項羽做了兩方面準備。
一方面,項羽召集諸侯宣布劉邦守函谷關的目的是想獨吞勝利果實,為壓劉邦就范營造強大的壓力。項羽下令:“明早犒勞士兵,滅了劉邦!”
“是。”諸侯各將領都領命準備。平分還差不多,想獨吞,不滅了你滅誰呀?
另一方面讓楚軍的左尹(丞相)項伯連夜騎馬跑到劉邦的軍營給張良通風報信。張良對項家有恩,項伯為救好友,在劉邦的中軍帳外找到張良。偷偷把事情詳細地告訴了他,勸說張良和他一起離開。張良首先替劉邦辯解,說這里面肯定有誤會,劉邦根本就沒有背叛項羽,想都沒有想過。
項伯急了,說:“他們作死,你就不要和他們一起死了。”
張良這時候非常冷靜,項羽要滅劉邦,反復強調的就是劉邦背叛項羽,而背叛的行動就是守函谷關。只要劉邦向項羽表忠心,將守函谷關的行動說成是忠心的誤會,覺得這事還有挽回的余地。于是張良說:“我替韓王護送沛公入關,現在沛公遇到危險,逃走不守信義,不能不告訴他。你們說沛公背叛,總該給沛公一個解釋的機會,詩云:揚之水,不流束楚。終鮮兄弟,維予與女。無信人之言,人實誑女。揚之水,不流束薪。終鮮兄弟,維予二人。無信人之言,人實不信。沛公與項王是結拜兄弟,那是外人見項王太強大,想先離間他的兄弟,將成捆的柴打散,然后好各個擊破。你們不要上當呀!”
于是項伯同意張良進去告訴劉邦。張良對劉邦說不是項羽要進攻劉邦,是諸侯聯軍要進攻劉邦。
劉邦大驚,說:“這下怎么辦?”
張良問:“是誰讓大王(張良對劉邦非常尊重和佩服,楚懷王的封號還沒有下來,劉邦還沒有稱王,張良就私底下稱劉邦為大王了)守函谷關的?”意思就是把他當替罪羊拋出去。
劉邦說:“一個淺陋無知的小人勸我說:‘守住函谷關,不要放諸侯進來,秦國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領而稱王。’所以就聽了他的話。”
張良明白了,原來是劉邦自己的主意。劉邦還把楚懷王的話“入定關中者,王。”當回事,自己獨立入定關中,當然獨自稱王。劉邦你糊涂呀!秦朝是大家打下來的,秦軍主力是項羽率領諸侯殲滅的,你想拿大頭,人家不合起來與你拼命才怪呢!
不過張良也是現在才醒悟過來的,劉邦下令封閉四關的時候,也沒有提不同意見。
張良說:“大王的軍隊擋得住項王的聯軍嗎?”
劉邦沉默了一會兒,說:“當然擋不住。可是現在怎么辦呢?”
張良說:“請您親自告訴項伯,說沛公從來沒有也不敢背叛項王。”
劉邦說:“你怎么和項伯有交情?”
張良說:“秦朝時,他和我有舊交,他殺了人,是我收留了他;現在事情危急,因此他特意來告知我。”
劉邦說:“你替我請他進來,我要像對待兄長一樣對待他。”
張良出去,邀請項伯。項伯進來,劉邦堅請項伯上座,行兄長禮。劉邦然后訴說委屈:“天地良心呀!我進入關中,一點東西都不敢據為己有,登記了官吏、百姓,封閉了倉庫,就是等待將軍(注意項梁在的時候,項羽是將軍,劉邦是項羽的部下。稱其為將軍,就像稱蔣介石為校長一樣。)到來。派遣將領把守函谷關的原因,是為了防備其他諸侯進來。我日夜盼望將軍到來,怎么會不讓將軍進關呢?守關將領不知道是將軍領兵前來,誤會了。我能有今天都是將軍給予的,當年沒有將軍的幫助和教誨,我走不到今天。我曾經是,現在是,永遠是將軍的部下。以前沒有,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背叛將軍。我懇請您告訴將軍沛公(項羽部下時就是沛公)不是忘恩負義的人。”
“說清楚了,就好。說清楚了,就好。剛才張良還勸我:成捆的柴激流都沖不走,散開一沖就走,沛公與項王是結拜兄弟,外人見你們太強大,想先離間他的兄弟。明天你一定要向項王說清楚,不要讓他上外人的當呀!”項伯說。項伯和張良都是貴族,懂《詩經》,劉邦說大老粗過了點,也就小學文化,項伯就被跟他背詩了。
劉邦滿口答應,對項伯千恩萬謝。然后又與項伯拉了一會家長,意外地發現兒子劉盈(娶呂雉時年齡太大了)與項伯最小女兒年齡相仿,于是試探詢問能否與其接兒女親家。
以劉邦的功勞,怎么也該是諸侯王。項伯最多封侯,自己最喜愛的小女嫁給諸侯王嫡長子當然答應。于是劉邦捧上一杯酒向項伯祝酒,把這事敲定了。都是親家了,形勢危機,項伯立馬起身告辭,劉邦也不客氣挽留,立馬出門相送。
上馬前項伯拉著劉邦的手叮囑說:“明天你一定要一大早就親自來向項王道歉。”
項伯又連夜回到軍營把劉邦的話報告了項羽,趁機說:“沛公不先攻破關中,你怎么能這么順利進關呢?現在人家有了大功,卻要攻打他,這是不講信義。不如趁此好好對待他,讓他支持你主持分封。”
項羽聽后哈哈大笑,轉臉對范增說:“還是亞父計策高明。”
范增卻沒有笑,而是滿臉嚴肅地對項羽說:“現在還不是高興的時候。按理說,誰打下來的就是誰的。要讓劉邦吐出來,劉邦肯定不樂意。還需要嚇他一下。你們說你們的兄弟情義,我磨刀霍霍做我得惡人。這樣他才會力挺您做天下共主。將他分封到西南他才會心滿意足。這出戲一定要演好,演不好就算他現在認了,將來也是禍根。”
項羽收起了笑容,嚴肅地說:“是,亞父。”
“李由是曹參殺的,劉邦手下最給力的是曹家。你應該借此機會離間一下劉邦與曹家的關系。劉邦再三向你解釋,向你發誓后,你將造成誤會的黑鍋推給曹家,曹參與劉邦關系太鐵,劉邦未必會相信,左司馬曹無傷吧!”范增說。
劉邦第二天早晨帶一百多人騎著馬來拜見項羽,到了鴻門,立馬向項羽下跪謝罪說:“我和將軍合力攻打秦國,將軍在大河以北作戰,我在大河以南作戰,但是我自己沒有料到能先進入關中,滅掉秦朝。我真沒有不讓將軍入關的意思。您不要相信小人的謠言,使您和我發生誤會。”
項羽不說話。劉邦又將昨晚對項伯說的話說了三遍,以證明他沒有背叛項羽,而是期盼項羽的到來。
項羽這才開口說:“你不是已經派人向楚懷王報捷,想在關中稱王,讓子嬰做丞相,珍寶沒有分,想自己獨吞。”
劉邦立刻跪下手指上天:“蒼天呀!絕無此事。”
“真的?”項羽問。
“真的。誰告訴你的,我敢當面對質。”劉邦說。
“曹無傷說的,算了,我也不相信。從薛縣你就一直跟著我,誰背叛我,你也不該背叛我。”項羽說。
“是的,是的。懷王算什么東西,坐享其成憑什么當天下共主。秦軍主力是您殲滅,您才是天下共主。您一致就是我的主人,我只聽您的。”劉邦立馬表態。
“算了,算了,都是誤會。你我兄弟不醉不休。”項羽說完大手一揮,“上酒!”
于是項羽、項伯朝東坐,亞父朝南坐;劉邦朝北坐,張良朝西陪坐。劉邦擦了一把汗,長舒了口氣。一放松匪氣又露出來了,本來就不知道對君主應該怎么尊重,這些就更放肆了,幾杯酒下去還真把自己當兄長了。
范增一看覺得火候還不夠,范增多次向項羽使眼色,再三舉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項羽,項羽沉默沒有反應。范增起身,出去召來項莊,說:“劉邦對君主不尊重。你進去敬酒,敬酒完畢,請求舞劍,嚇一嚇他。否則,分封時他不知道尊卑!”
項莊就進去敬酒。敬完酒,說:“君王和沛公飲酒,軍營里沒有什么可以用來作為娛樂的,請讓我舞劍。”
項羽說:“好。”
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也拔劍起舞,常常張開雙臂像母雞張開翅膀保護小雞一樣用身體掩護沛公。明眼人一看就明白,項莊與項伯在玩起老鷹抓小雞游戲,而這個小雞就是劉邦。
張良一看形勢不妙到軍營門口找樊噲。
樊噲急切地問:“怎么樣?”
張良說:“很危急!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樊噲說:“這太危險了,讓我進去,要死一塊死。”
于是樊噲拿著劍,持著盾牌,沖入軍門。
持戟交叉守衛軍門的衛士想阻止他進去,樊噲側著盾牌撞去,衛士跌倒在地上,樊噲沖了進去,掀開帷帳朝西站著,瞪著眼睛看著項羽,頭發直豎起來,眼角都裂開了。
項羽見有人闖入,條件反射握著劍起身。等看清楚是樊噲,項羽樂了。
“我當是誰呢?這么大膽,原來是樊噲呀!賞酒一杯。”項羽說。(劉邦是項羽的主要部下之一,樊噲是劉邦主要將領兼呂雉妹夫,項羽不可能不認識。)
樊噲跪下拜謝后,起身接過酒,一飲而盡。
項羽又說:“賞他一個豬肘子。”
樊噲接過豬肘子,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將豬肘子放在盾上,拔出劍來切著吃。
項羽說:“壯士!還能再喝嗎?”
樊噲說:“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辭的?秦王有虎狼一樣的心腸,殺人惟恐不能殺盡,處罰唯恐不能用盡酷刑,所以天下人都反叛了他。我們沛公(注意還是沛公,還是您的部下)打敗秦軍先進了咸陽,一點兒東西都不敢動用,封閉了宮室,軍隊退回到霸上,特意派遣將領把守函谷關專等大王到來。這樣忠心耿耿,大王反而聽信小人的讒言,想殺老部下,這與秦二世聽信趙高讒言殺李由全家有什么兩樣。”
項羽臉紅沒有話回答,而是說:“坐。”樊噲于是挨著張良坐下。
項羽然后對項莊揮揮手,讓他退下。劍不能舞,酒不能不喝。不一會劉邦就喝得面紅耳赤,忍不住要吐。吐在中軍帳中,畢竟不好,于是劉邦以上廁所為由,趁機把張良和樊噲叫了出來。
劉邦吐完了。張良讓劉邦先走。
劉邦說:“還沒有辭行,不太好吧?”
樊噲也說:“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還辭別什么?”
張良問:“大王來時帶了什么東西?”
劉邦說:“我帶了一對玉璧,想獻給項羽;一雙玉斗,想送給亞父。正碰上他發怒,不敢親自獻上。”
張良說:“給我吧。”
于是劉邦裝作醉倒了,被樊噲、夏侯嬰等人抬上車,跑了。
劉邦出去好久沒有回來。項羽派都尉陳平去請劉邦。看只剩下張良一人。
陳平問:“沛公呢?”
“已經醉的不省人事了,失禮了,只好先送回去了。”張良說。
人已經走了,陳平只好與張良一起回來。陳平先到項羽身邊耳語。項羽聽后哈哈大笑。
項羽說:“沛公呢?”
張良說:“沛公實在是喝多了,失禮無顏見大王,已經被送回去了。”
“哈哈哈。都說沛公一喝就醉,一醉就躺酒坊,原來這是真的。不好意思,不好意思,你回去幫我解釋一下。”項羽說。
張良紅著臉說:“沛公非常感激將軍不計較他的過失。本想好好配將軍多喝幾杯。沛公自認為酒量不錯,可惜力不從心,已經不能當面告辭,失禮,失禮了。只好讓我代為獻禮。奉上白璧一雙,拜獻給大王。”說完手捧玉璧對項羽拜了又拜,雙手獻上。項羽接過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
張良接著說:“還有玉斗一雙,讓我拜獻給亞父。”說完手捧玉斗對范增拜了又拜,雙手獻上。范增接過玉斗,隨手一扔。
張良告辭,項伯出來相送。
“先入定關中者,王,是楚懷王與大家的約定。遵循這個約定還是楚懷王說了算。所以大王,不能封沛公為秦王。當然沛公是項王的老部下,項王不會虧待沛公的。”項伯說。
分封會本來就是吵架會,因為劉邦高風亮節順從地接受了項羽的安排,諸侯無話可說了。誰有劉邦功勞大?誰有劉邦兵馬多?諸侯兵馬就是合起來也沒有項羽+劉邦多。劉邦都對項羽稱臣,堅決支持項羽分封,放棄繁華的關中,去閉塞巴蜀,你們還爭什么?于是諸侯都向項羽稱臣,接受項羽的安排,分封如下:
章邯為雍王,王咸陽以西,都廢丘。長史欣者,故為櫟陽獄掾,嘗有德於項梁;都尉董翳者,本勸章邯降楚。故立司馬欣為塞王,王咸陽以東至河,都櫟陽;立董翳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徙魏王豹為西魏王,王河東,都平陽。瑕丘申陽者,張耳嬖臣也,先下河南,迎楚河上,故立申陽為河南王,都雒陽。韓王成因故都,都陽翟。趙將司馬卬定河內,數有功,故立卬為殷王,王河內,都朝歌。徙趙王歇為代王。趙相張耳素賢,又從入關,故立耳為常山王,王趙地,都襄國。當陽君黥布為楚將,常冠軍,故立布為九江王,都六。鄱君吳芮率百越佐諸侯,又從入關,故立芮為衡山王,都邾。義帝柱國共敖將兵擊南郡,功多,因立敖為臨江王,都江陵。徙燕王韓廣為遼東王。燕將臧荼從楚救趙,因從入關,故立荼為燕王,都薊。徙齊王田市為膠東王。齊將田都從共救趙,因從入關,故立都為齊王,都臨菑。故秦所滅齊王建孫田安,項羽方渡河救趙,田安下濟北數城,引其兵降項羽,故立安為濟北王,都博陽。田榮者,數負項梁,又不肯將兵從楚擊秦,以故不封。成安君陳馀棄將印去,不從入關,然素聞其賢,有功於趙,聞其在南皮,故因環封三縣。番君將梅鋗功多,故封十萬戶侯。項王自立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獨留漢中郡沒有分封。
分封的結果,齊國、趙國、魏國、秦國都三分,只有楚國一支獨大。
分封完畢,其他人還劫掠關中,劉邦二話不說,帶著自己的人馬,南下之國。項伯、張良來相送。劉邦厚謝二人。
“霸王分封,臣不敢言。漢中郡與西楚不相連,臣請霸王將漢中賞賜給臣。臣一定替霸王守好漢中。請親家替臣說說。”劉邦說。
“好!”項伯很爽快就答應了。
劉邦表現不錯,漢中郡本來就是留給劉邦,讓其感恩的。于是劉邦成了漢王。
本來這次機緣劉邦命該秦王,但是項羽非要逆天改命,封劉邦為漢王,埋下了劉邦叛楚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