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
- 呂后演義
- 琦琦熊
- 2028字
- 2021-12-31 12:51:36
劉邦回到沛縣,集合全軍,當眾宣讀了懷王的西征令。當讀到“先入定關(guān)中者,王!”時,全軍上下一片沸騰。劉邦命與機緣的故事早已在軍傳得神乎其神。現(xiàn)在更大機緣,天大的機緣來了,還猶豫什么?
“跟劉季去關(guān)中稱王去!”有人大喊。
“跟劉季去關(guān)中稱王去!”馬上有人響應。
剛喊出來就被人拍腦袋說:“劉季是你亂喊的。跟武安侯去關(guān)中稱王!”
身邊的人立馬改口跟著喊:“跟武安侯去關(guān)中稱王!”
“跟武安侯去關(guān)中稱王!”
“跟武安侯去關(guān)中稱王!”
“跟武安侯去關(guān)中稱王!”
喊聲越來越響亮,越來越整齊。喊得劉邦都感到驚奇。西征明明是飛蛾撲火,我還沒有做動員,準備的忽悠話,一句都沒有說,這些人怎么還這么狂熱呢?不管那么多了,只要目的達到了就好。于是劉邦自己也跟著喊:“跟武安侯去關(guān)中稱王!”
不僅全軍將士喊,全城都在喊。不僅老弱婦孺在喊,全城回音回蕩,仿佛城墻都在喊。劉邦回家,劉樂牽著劉盈跑進來,嘴里喊著:“跟武安侯去關(guān)中稱王!”仿佛他爹現(xiàn)在就是關(guān)中王一樣。
第二天就要出征了,劉邦陪孩子玩到深夜,玩到劉盈堅持不住,一歪脖子就睡著了,才抱兒子、女兒去睡覺。然后回來與呂雉親熱了一遍又一遍,興奮的呂雉嬌喘不止。興奮過后,呂雉淚流滿面,緊緊地抱住劉邦不肯放手。
劉邦也很激動,深情地吻了呂雉一下說:“你放心。”
“答應我,你一定要回來。”呂雉說。
“我答應你,我一定會回來的。回來接你去做王后。”劉邦說。
“不要太拼命了。王不王不重要,重要的是活著。答應我,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絕不強求。”呂雉說。
“好,我答應你,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絕不強求。”劉邦說。
“這我就放心了。混進關(guān)中就好,樂和盈等著你呢。”呂雉說。
“好。”劉邦說。
領(lǐng)兵西征,首攻昌邑,沒有啃動。劉邦本作“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混進關(guān)中就好”原則,繼續(xù)西進,在看守陳留城門的酈食其幫助下,偷襲陳留得手。然后繼續(xù)西進攻開封,沒有拿下來。沒有拿下就沒有拿下,反正懷王給的任務是搗亂,繼續(xù)西進吸引秦軍。
面對劉邦到處劫掠,秦將楊熊不得不出戰(zhàn)。兩軍首戰(zhàn)白馬,又戰(zhàn)曲遇東,劉邦將楊熊打得大敗,逃進滎陽不敢出來。劉邦發(fā)現(xiàn)自己野戰(zhàn)可以,攻城不行,于是放棄對秦軍固守的城市洛陽發(fā)起進攻,而是在洛陽東面劫掠,首先攻打洛陽東南的防守薄弱的潁陽,雖遇秦軍頑強抵抗,還是打下來了,于是劉邦下令屠城。越過洛陽西進還是太危險,還是老婆說得對,王不王不重要,重要的是活著。不聽夫人言,吃虧在眼前,還是再等等看。
再說張良看到六國就韓國沒有復國,于是擁立韓王成收復韓地,曾經(jīng)攻取數(shù)城。但韓國靠秦國太近,是秦軍攻楚的出發(fā)地,一冒頭就被秦軍給按下去了,只能退向嵩山打游擊。劉邦打下嵩山西麓的潁陽,張良與劉邦匯合了。
劉邦在洛陽東面耀武揚威,一會南下潁陽,劫掠物資;一會北上平陰,控制大河(黃河)渡口。秦二世很憤怒,一方面派使者斬殺了戰(zhàn)敗退縮的楊雄,一方面集中力量,終于在洛陽東面逮住劉邦胖揍一通,劉邦逃向南陽郡。
洛陽是秦國的東大門。關(guān)東賊盜眾多,叩關(guān)的賊寇來了一撥又一撥,秦軍要守門,不敢窮追。讓逃到陽城的劉邦,獲得收攏敗兵的機會。
南陽守齮見劉邦新敗,想趁火打劫。怎奈遍地烽火,精兵強將都抽走了,南陽守的留守部隊太少,太弱,在犨東一戰(zhàn)被劉邦打得大敗,只身逃回宛城。
劉邦覺得攻城沒有把握,于是擺出西進的架勢,打算向西劫掠一番,壯大一下自己的勢力。張良以為他要西進攻秦,要攻打武關(guān)。非常著急。
張良建議說:“您現(xiàn)在入關(guān)還不是時候,秦兵還很多,距險堅守,如果拿不下,宛城的秦軍從后面向我進攻,就將我們堵在山里面了。”
老子本來就沒有想攻打武關(guān),與秦軍拼命。老子早就答應老婆要活著回去的。入關(guān)不過是鼓舞士氣的政治口號。你沒有看到老子磨磨唧唧不過洛陽,哦,對了,你那時候還在嵩山。不過你說真好,給了老子就坡下驢的借口。于是劉邦命令連夜從其他道路返回宛城。
南陽守起來一看,宛城外軍旗飄揚,被圍了三圈。自己的主力已經(jīng)在犨東被打散了,宛城無兵可守。
太守長嘆一聲:“完了!”
拔劍就要自己抹脖子,被其舍人陳恢一把按住。
陳恢曰:“城尚未破,現(xiàn)在死還早。讓我代表你去談條件,談不攏,你再死還不晚。”
陳恢從城墻上吊下來求見劉邦,對劉邦說:“我聽說足下接受楚懷王的約定,先攻入咸陽的稱王關(guān)中。現(xiàn)在足下停留守在宛城。宛城是大郡的治所,連城數(shù)十,人多糧足,官吏和民眾認為投降肯定被處死,所以都登城固守。如果足下整天的留在這里攻城,士卒死傷的一定很多,如果引兵離開宛城,宛城守軍必然跟蹤追擊。足下向前如果攻不進關(guān)中,后退又有強大的宛城守軍為患。為足下設想,不如明約招降,封南陽郡守官爵,讓他留守,足下帶領(lǐng)宛城士卒一道西進。許多沒有攻下的城邑,聽到這個消息,爭先打開城門,等待足下,足下可以通行無阻。”
劉邦說:“好主意。”
于是劉邦封南陽郡守為殷侯,封給陳恢一千戶。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有南陽郡守現(xiàn)身說法,劉邦西進的路上,本來就沒有強敵,既然打不過投降有出路,于是紛紛出降。劉邦大軍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輕松滾到武關(guān)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