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緣分未到,縱是名士也枉然
- 大唐:我咸魚皇子,開局彈劾李二
- 吾誓當曹賊
- 2030字
- 2021-12-09 22:26:25
“在下……”
儒雅少年還待開口說些什么,卻見晉王李治手牽兩位公主,上了馬車。
馬車夫眼神如刀,警告似的狠狠刮了他一眼。
隨后,駕車緩緩離去。
看著遠去的馬車,少年神思不屬地喃喃自語。
“在下是你晉王的屬民啊,我來只是想攀個交情而已,至于這么無情嘛……”
“看來我太原狄氏,是一點牌面都沒有啊。”
年少的狄仁杰嘆息搖頭,心道只能先考個功名,再看看能不能見上晉王一面。
在朝中做官,有個依靠跟孑然一身,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概念。
如果能攀上晉王這顆大樹,他的仕途必將平步青云。
……
離開了平康坊之后,李治帶著兩個小女孩在東市逛了一圈。
長安城一共有兩個大型市場,分別是東市和西市。
兩個市場以對稱的地理位置,分別建立在城東和城西。
因為達官貴人集中在長安城東部的關系,東市賣的東西以奢侈品為主。
而西市則因為是絲綢之路的起點,同時西域過來的商人也大多集中在西市行商,西市賣的東西更為全面一些,同時也更加熱鬧,商業方面也更為繁榮。
因為兩市之間的差異,整體形成了東貴西富的格局。
在李治的帶領下,他們先是在東市里購買了一些自己心儀的小玩意兒。
接著,又買了套平安鎖,一個玉如意。
打包好東西之后,三人再次座馬車出發,前往崇仁坊的長孫無忌宅。
長樂公主早年嫁給了長孫無忌的嫡長子,長孫沖。
因為兩邊的關系很好,長樂公主李麗質并沒有住在御賜的長樂公主府,而是跟長孫沖一起住在長孫無忌家。
李治這次過來拜訪,就是聽到了長樂公主病重的消息前來探望。
之前說過,李家的家庭氛圍很好,兄弟姐妹之間關系都很不錯。
李治跟李麗質之間的感情,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雖然不像和另外兩個妹妹那么親近吧。
但李麗質既然病了,還是得看望一下的。
畢竟誰也不知道,這次見面會不會是最后一面。
來到房間內,李治看到了一臉蒼白的李麗質,心情不由有些復雜。
把買好的禮品送給了剛出生沒多久的外甥,和兩個妹妹一起陪長樂說了幾句話。
長樂公主看起來非常疲倦,他們也沒好意思繼續打擾。
送出幾句祝福之后,告辭離開。
臨走之際,長樂公主虛弱的聲音從房間深處響起。
“雉奴長大了啊,姐姐看過了你寫的《鳳凰詞》,寫得很好,姐姐很開心。”
李治停下腳步,沒有回頭:“開心就想辦法多活幾年,往后的大唐會越來越昌盛,我李家也會讓世人明白,誰才是這天下之主。”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人世間的事……哪有你說得那么簡單。”
一聲長嘆過后,略顯歡快的聲音再次傳來:“總之,借你吉言了,姐姐會等著那一天的。”
希望如此吧。
強忍著鼻頭略感酸楚的感覺,李治抓住兩個妹妹的手,離開院子。
返回宮城,與衡山公主分開,各回各家。
回到甘露殿。
飯桌上,因為心情不大好的關系,李治就連晚飯也沒吃上幾口。
李明達看出了李治的心事,柔聲安慰道:“姐姐會好起來的,她一定會的。”
李治深深地看了她一眼。
如果說李麗質那張慘白的臉,是久病纏身后的虛脫。
那么李明達的臉上,泛起的是一種病態的紅潤。
就仿若風雨中搖搖欲墜的芙蓉,只剩殘存的幾縷花瓣在狂風中搖曳,仿佛隨時都會被暴風雨壓垮。
光是看著,就惹人心疼。
明明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卻還有心思關心別人。
她越是如此,就越發的惹人憐愛。
“不光是姐姐要好起來,你也得好好努力才行。”
“晚上睡覺前別忘了用熱水泡腳,早上起來也要運動運動。”
“別人我管不著,我也管不了那么多,反正你不許再給我生病了,聽到了沒有?”
李治喋喋不休地說著,仿佛這樣就能把李明達身上的病魔驅趕出去。
李明達被他的話給逗得咯咯直樂:“哪有你這么霸道的,說不許生病,就不許生病。”
“總之,不行就是不行,一定要努力好起來,知道嗎?”
“知道啦,我聽你的就是了。”李明達拉長了聲調應了一聲,隨即小聲抱怨:“九哥你話真多。”
“哼!還不是為了你好。”
晚飯過后,李治獨自一人準備回寢殿睡覺。
這時,一個太監邁著小碎步跑過來,在他的耳邊小聲說了一句。
“晉王殿下,陛下有請,還請殿下隨奴婢走一趟。”
李治一愣,隨即想到自己今天的行程,大概明白李世民為什么要見自己。
“走吧。”
既然要見,那就去聽聽父皇會說什么吧。
正好他也有事想跟父皇商量商量,干脆借著這個機會把自己的想法說一說。
在太監的帶領下,李治沒走幾步路,就主殿見到了還在看奏章的李世民。
“兒臣見過父皇。”
李治在殿門口一拱手,隨后走了進去。
李世民放下奏章,揉了揉額角,笑著道:“聽說你今天在平康坊大出風頭,當著我大唐學子們的面,作出了一首千古佳句?”
“確有此事!”
這事兒沒必要謙虛,要是連《將進酒》都稱不上千古佳句,那就沒有哪首詩配得上這個贊譽了。
李治點頭承認,隨即疑惑地看著李世民。
他本來還以為會被李世民追究自己私自帶公主出宮的事情,沒想到他這父皇關注的重點,原來是在詩上面。
不過……如果只是詢問這件事,有必要特地把他叫過來嗎?
作出一篇千古佳句,這在文壇上,可以用一場地震來形容這首詩的影響力。
可在政壇上,估計連個水花都飄不起來。
李治到現在還沒想明白,李世民叫自己過來,究竟意欲何為。
正當他心下不停地在猜測的時候,李世民往硯臺里倒了點水進去,開始研磨。
“小九你過來,把這首詩寫下來,朕要拿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