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敲門
- 大唐:我咸魚皇子,開局彈劾李二
- 吾誓當曹賊
- 2000字
- 2022-03-26 21:57:24
狄仁杰聽到此番話緊皺眉頭,但也知道自己的身份不符合去責問他。
“我們自然知曉這一切,但大人是王爺,我們只是他手下的屬下,若是在這里跨過,界限管的太多,不也有失主次之分嗎?”
“這難道就是我把你們安插在他身邊的緣由嗎?早知道你們如此安分守己,我還不如把之前的事情交給其他人,或許做起來都比你們要方便許多。”
聽到他這番說辭,狄仁杰只是低聲笑了笑,好像對這一切極其不屑。
本來都已經合理發生的景象,卻聽到他的話之后感覺無比的可笑。
如果一切真的如此發生,那最該感激的人難道不是李世民嗎?
根本不用他出手,就在這里解決了道觀和其余的兩個大難。
“具體的事情也要等到三日之后,我們會以最快的速度去尋找大人,但在那之前我們不會多加插手,這一切都是問題,也希望您能考慮一下我們的心情。”
“沒錯,更主要的是狄仁杰現在身負重傷,如果您還打算繼續在這里對他有所指揮,那恐怕也得等他好了才行。”
“你受傷了?”
聽到他這番話語,薛遠超不免對田安有些不滿。
怎么要緊的事情一樣不說,不要緊的事情倒是句句說的比誰都快。
他一下子有些不滿,掀開了狄仁杰身上的衣服,一到漫長的刀疤就從這里顯現出來。
“這是替王爺抵擋下的那一刀,所以也請陛下不要再過分責罰我們二人,讓他多休息一下,后續的事情王爺也自有打算。”
落下來這句話他倒是極其不滿,直接推著車子走掉。
李世民看到這副樣子,又轉頭望向了身旁的蘇培盛,臉上也有幾分不理解。
“現在朕的地位這么低了嗎?皇兒對朕平時態度不怎么好就算了,連帶著他手下這些人:“”一個個對陣也是趾高氣揚的。”
“陛下不必惱怒此次的事件,也是他們操之過急,畢竟關心則亂,您也不必在這里逼迫他們,如果有考慮的話,肯定會更加妥當的。”
“朕自然知道這樣的情形,可是耽誤的時間越久,不就會在這里碰到更多問題嗎?我又不能把所有的事都說明白。”
旁邊的蘇培盛倒是理解他的意思,但是有些事情就猶如在地面上排列的層次一樣。
不同的人總會在這里得到不同的事例,就算是李世民當然也不為過。
“陛下也不用太過著急,此次的事件獎勵王爺肯定是有籌劃了才會去做,不然過幾日,若是在你這里被您記上了回來豈不是又要挨一遍嘮叨,平日里他可是對著避之不及。”
“那我就勉為其難聽一下你的話,反正我覺得這小子這次肯定沒安好心,他自己的主見實在是太大了,但凡少那么一些半點我都不會在這里阻止他,實在是讓我放心不下呀。”
“陛下何必在這里胡亂瞎想,操心這些沒用的事情呢,或許您現在把所需要知道的信息和他確認一下,王爺總歸也是不會隱瞞您的,到時候不也可以順利得到相應的信息,你又不必在這里苦苦追尋。”
聽到他的建議,面前的人倒是沒說,什么既然有這樣的判斷,那在自己短暫的考慮之中,肯定是別無障礙。
不過相同的事情總會有不一樣的結果,自己如今開口說這些話,也只是為了對這些事情有一個大概的認知。
每一個人的選擇不同,得到的結果自然也不一樣,何必因為這些無關緊要的小事擾亂了自家的心緒。
“算了,我仔細的想了一下,何必因為這些事情去干擾他的進度呢,你快先過去把其他幾件事情和他們交代一下,勢必在最短的時間之內要給我一個答復,如果還有其他可以操控的事情,你再慢慢做出考慮就行,至于其余的就不必多加匯報了。”
蘇培上聽到李世民愿意松口,當然是心中十分喜悅,雖說這是他們的家事。
但自己也是看著李治長大,自然不希望他和李世民之間反目成仇,有一些事情自己從中幫忙勸和一下。
當然也是絕無僅有的好事,何必因為那些慌亂無度的事情引發不必要的爭吵呢?
長孫皇后在后院的位置也了解到了相應的情況,不免對此事有了些許其他的判斷。
沒想到這一次的情況會如此巧合。
“之前不是他也在這里出手幫忙了嗎?你就別浪費時間了,趕緊去給他也送個便利,好歹大家都是利益相互的人。”
身旁的婢女連忙在這里點了點頭,隨后立即協助他達成了這一切。
信息很快就送到了,李治那邊在翻動著紙張上的字跡時,也讓李治有幾分感慨。
沒想到在后宮的長孫皇后居然也聽到了相關的事情,這風聲走漏的屬實有些太遠了。
那就證明父皇肯定也已經知曉,至于為什么到現在都沒來找自己確認,那就需要等待其他的機緣。
自己要是現在就送上去,那肯定要被責罵一番。
門外突然傳來一陣敲門的聲音,李治連忙起身向外走去。
沒猜錯的話,除了老先生就不會有人在這個時間來找自己了。
“我剛才去附近繞了一圈,那道觀好像明日就要開始祈福,如果時機合適的話,或許我們明天就可以開始行動了。”
“老先生請放心,我已經將周遭的事情都打探好了,只要您一聲令下,這邊的情況肯定是聽您差遣,不過有一點我并不明白,若是老人家也在這里受到了牽扯,可如何是好,是不是應該多做些防備,以備不時之需呢?”
“放心吧,內人已經被我轉到了另外一邊短時間內是不會在這里受到威脅的,至于余下的事情你也需要自己擔憂幾分,不然很有可能會在這里受到些許牽連。”
那老婆婆向來對自己挺好,甚至飯都做得合乎自己口味。
如果這一次要將他牽連其中,李治肯定第一個不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