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稀世珍寶?平常物件罷了
- 大唐:我咸魚皇子,開局彈劾李二
- 吾誓當曹賊
- 2001字
- 2022-01-26 19:41:24
黃福一驚一乍的表現,引來諸多太監的觀望。
晉王府的菜園子里出現寶物的事情,在府邸內不脛而走。
當崔知溫上班回來的時候,看到一群太監圍在菜園子里觀望,不由愣了愣。
“怎么了這是,是殿下心心念念的土豆發芽了嗎?怎么有這么多人圍觀啊?”
崔知溫一邊詢問,邁步走了過去。
太監們看到他過來,恭恭敬敬地行了個禮。
“崔先生!”
隨后,有人開口解釋道。
“并非是土豆發芽,而是殿下用一塊稀世珍寶,給小土豆……蓋了個小屋。”
嗯?
這是什么話?
崔知溫沒聽明白,順著太監們讓出來的空間走了進去。
等他看到這群人說的“稀世珍寶”是什么東西的時候,崔知溫人傻了。
“啊這……”
世人都說世界上最通透的翡翠,透得跟玻璃一樣。
而且還將這種最珍貴的品種,用“玻璃種”來命名。
可問題是再怎么通透的翡翠,又怎么可能比得上玻璃來的透明呢?
崔知溫是個有見識的人。
作為清河崔氏的嫡長孫,他見識過太多的稀世珍寶了。
可那些寶物,沒有一樣東西比得上這塊玻璃來得珍貴。
先不說物以稀為貴,光是玻璃透露出的美感,就讓他心神皆醉。
如果不是這塊玻璃沒有經過任何的雕琢,他敢肯定地說,這東西就是他這輩子見過的最好的寶物。
難怪這些太監會圍在這邊觀察。
這么晶瑩剔透的物件,那確實是有夠稀罕的。
崔知溫欣賞幾眼過后,邁開步子往正房那邊走。
他倒要問問,這東西究竟是從哪來的。
倒不是說他對李治暴殄天物的行為看不過去。
對于李治這等身份的人而言,哪怕再珍貴的珍寶,也就不過爾爾罷了。
崔知溫對李治糟踐寶貝的行為,并沒有意見。
而是他眼饞了,自己也想要弄一個。
如果能搞出個玉佩之類的配飾出來,那豈不是美滋滋。
崔知溫帶著興奮心情走入李治的正房,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李治頗為嫌棄地看了他一眼,往他的腦門上潑了盆冷水。
“精雕細琢?那東西脆得跟蛋殼似的,別說是精雕細琢了,你敢稍微一用力,那玩意兒就敢碎給你看。還精雕細琢,你美得你!”
最基礎的玻璃就是這樣,哪怕一點點的劃痕,都能引起連鎖反應。
別說是有足夠的韌性,支撐工匠去雕刻了。
把那玩意兒帶在身上,不劃出一身鮮血出來,那就該謝天謝地了。
還想玩玻璃飾品,你怕不是想屁吃。
聽到李治這么說,崔知溫不由驚訝出聲:“所以,那東西其實就是你這兩天搗鼓的那個寶貝嗎?原來玻璃這么好看啊?”
“也就好看這么一個好處了,中看不中用,沒啥卵用。”
李治嫌棄地擺擺手,玻璃除了能賺錢之外,他還真找不出其他的好處。
如果他不是皇子,倒是挺樂意拿這東西斂財的。
但問題是他不需要啊!
李治毫不客氣地把大唐的財富當成了自己的私有財產。
相比起那巨大的財富,這點錢他還真看不上眼。
而且如果是國家財政出現問題,玻璃創造出來的財富,也只是被誰車薪罷了。
因此,玻璃的價值在他看來,也就這樣了。
至于別人是否會為之驚嘆,那是別人事情。
李治表示自己并不關心。
“你如果是為了玻璃的事情來的,那我勸你還是趕緊回去睡覺算了,那玩意兒沒有大用,不值得你去關心。”
聞言,崔知溫倒也干脆聳聳肩道:“行!那我走了。”
“哈?你真是為了這點破事來的啊?”
這下,輪到李治繃不住了。
你可是未來的宰相唉,怎么會這么俗呢?
崔知溫用眼神表示,我就是俗不可耐怎么了?
瞥了一眼之后,崔知溫邁步離開,高傲地如同一個雄孔雀一般。
看著他離去的背影,李治忍不住笑罵出聲:“瞧你那熊樣!”
玻璃帶來的風波,在過了兩天之后,很快就平息了下來。
不過晉王府這邊是安靜下來了,皇宮那邊卻是剛剛開始。
這不,李治原本還想待在家里咸魚一天,宮里的傳召就過來了。
不用多說,肯定又是玻璃引來的。
將作坊的變化肯定瞞不過他那位精明的父皇,這不就找過來了嗎?
李治在前往宮中的路上,已經做好了腹稿。
對于接下來要面對的詢問,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但讓他沒想到的是,他這位父皇根本就不關心玻璃。
李世民一開口,就詢問起了正事。
“朕聽說你在將作監有了大動作,讓將作監的整體產能,提升了很大一個程度?”
聽到這話,李治先是一愣,隨即很快反應過來。
“您是說鼓風機和煤炭的事情?”
李世民搖頭,說道:“朕說的是熔煉鐵礦的效率!”
“那不是還是鼓風機和煤炭的事情嘛。”
這話聽著雖然糊涂,但還是有一個清晰的邏輯鏈條。
至少在李治聽來,這話聽著絲毫不覺得費勁。
玻璃本身的價值不大,看得出來李世民也很清楚這一點。
但李治給將作監帶去的真正的好處,卻是實打實的。
風箱加煤炭,直接把熔爐的溫度提高到了一個非常高的高度!
原本,大唐根本就沒有大規模熔煉鐵礦的實力。
但因為李治挖掘出了煤炭的潛力,以及帶來了嶄新的發明--鼓風機。
當有了這兩樣東西之后,熔煉鐵礦的技術難關也就成功突破了。
而這,將意味著大唐的工業產能,將得到極大的提升。
可能有人說了,這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實際上,并不是這樣。
李治從一開始就很清楚,自己進行制造玻璃的試驗,會給這個世界帶來多大的變化。
他之所以這么做,只是因為這么做帶來的收益,足以讓他動心罷了。
其中,就已經包括加強大唐的產能這件事。
如果沒有這些收益,光是給土豆種個小屋,還不足以讓他刻意去把玻璃制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