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虛體質調理藥方
陰虛體質多因燥熱之邪外侵、過食溫燥之品、憂思過度、房事不節、久病之后而發病。應以滋補陰液、佐以清熱為治則,還應針對相關臟腑陰虛辨證,分別選用滋養五臟之陰液、佐以清五臟之虛熱的方藥,根據陰陽互根理論,加少量補陽之品。
養陰藥方
生地黃 12 克,熟地黃 12 克,麥冬 10 克,南沙參 10 克,山萸肉 10 克,石斛 10 克,玉竹 10 克。
辨證施治
1. 肺陰虛證
癥候:干咳,痰少黏白或痰中帶血絲,咽喉干燥,舌紅少津,脈細數。
治療原則:養陰潤肺,佐以清肺熱。
肺陰虛證常用藥:沙參、麥冬、百合、玄參、天花粉、玉竹、白扁豆、太子參。
2. 心陰虛證
癥候:失眠多夢,五心煩熱,心悸,舌紅少津,脈細數。
治療原則:滋養心陰,佐以清心熱。
心陰虛證常用藥:天冬、生地黃、玄參、丹參、酸棗仁、遠志、當歸。
3. 脾胃陰虛證
癥候:不思飲食,大便硬結,口干唇燥,甚或干嘔,舌紅少津,脈細數。
治療原則:養陰和胃,佐以清胃熱。
脾胃陰虛證常用藥:沙參、麥冬、淮山藥、石斛、天花粉、蜂蜜、葛根。
4. 肝陰虛證
癥候:兩目干澀,頭痛頭暈,視物不明,舌紅少津,脈弦細數。
治療原則:滋養肝陰,佐以清肝熱。
肝陰虛證常用藥:生地黃、白芍、當歸、何首烏、木瓜、女貞子、旱蓮草、枸杞子、菊花。

用麥冬泡茶還可預防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