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德國法學名家名篇”是在1998年啟動的,至今仍在實施的“當代德國法學名著”已有工作基礎(chǔ)上展開的,可以說前者是后者的姊妹篇。翻譯德國著名法學家經(jīng)典名篇的想法早在“當代德國法學名著”翻譯計劃執(zhí)行中期,大概2004年前后就已產(chǎn)生,而且與《德漢法律大辭典》的準備工作同時展開。但是,正像許多事情想著容易,做起來難,這兩項工作的實際操作遠比想象和設(shè)計的難得多、復雜得多。資料上、法律上、技術(shù)上和人力上等因素,都影響了既定計劃如意展開。不過,更重要的原因是,這些年來,我們的主要精力和時間都投入到了“當代德國法學名著”的翻譯計劃,而學界對其成果的關(guān)注和贊譽,也令我們多少有些“功成名就”的感覺,于是乎,對“德國法學名家名篇”綢繆甚久,雨焉不至也就不那么在意了。2011年,“當代德國法學名著”編委會編譯工作部第十一次工作會議上最后明確了翻譯工作的重點將從“名著”轉(zhuǎn)移到“名家名篇”,兩年后,我們終于有了第一批譯稿可以付梓問世。

“德國法學名家名篇”譯事的立意是:在“當代德國法學名著”譯事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著重從理論、文化的角度翻譯介紹能夠反映德國法思想基礎(chǔ)、理論源流、文化特征和歷史傳統(tǒng)的學術(shù)論文,從而推動更深入、更系統(tǒng)和更準確地認識德國法及其制度的思想與文化基礎(chǔ)。“當代德國法學名著”與“德國法學名家名篇”之間并非絕對的區(qū)別在于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前者是翻譯著作,包括教科書和專著等,后者則是翻譯學術(shù)論文,簡單說,是名著與名篇之間的區(qū)別。第二,前者著重于制度和一般理論,后者則著重于學術(shù)理論及其思想文化基礎(chǔ)。如果說前者的讀者群是所有的法律人,尤其是處于本科和碩士研究生學習階段以及法律實務(wù)工作者的話,那么后者的讀者群則是所有研究生、法學教師和從事法學研究的人,當然,這并不排除有興趣探索制度究竟或其學術(shù)理論基礎(chǔ)的實務(wù)界同行閱讀。第三,前者有時間跨度限制,后者則沒有。“當代”本身已表明文獻選材的時間范圍,即指向那些對現(xiàn)今德國法學教育和法律制度發(fā)展有直接影響的代表性題材,這是當初和德國學者們達成共識的原則與方向。雖然已翻譯出版的選題中有個別超出了“當代”的范圍,但只是例外。而與此不同,后者的文獻選題沒有時間跨度的限定,也就是說,它可以超出“當代”的時間范圍,十八世紀、十九世紀的優(yōu)秀作品都在此計劃的視野之內(nèi)。

“德國法學名家名篇”命題的本意是,將德國法學名家的成名奠基之作,進一步說,將德國法律界公認的,對于德國法和德國法學發(fā)展具有標志性、創(chuàng)造性和里程碑意義的法學大家的論文,有選擇地翻譯介紹給中文讀者,使他們通過閱讀德國著名法學家成名與傳世之作,對德國法發(fā)展的時代節(jié)奏、理論脈絡(luò)、思想淵源和文化基礎(chǔ)等獲得更深入、更準確的認識。在此,首先要確定的是“名家”,然后是他們最為重要、最有代表性的文章。應(yīng)該說,確定既往的名家較容易達成共識,但對當今在世的名家,往往會有不同的意見,而這種評價上的分歧只有通過時間來消除。正因如此,現(xiàn)在讀者看到的大部分選題,大都是過往法學名家的作品。當然,這個標準不是絕對的,某些對德國法學或德國法治發(fā)展顯然具有不可忽略影響的作品,即使其作者的名望尚未經(jīng)時間塑造定格,也都會被納入到這個系列中來。

在“德國法學名家名篇”即將問世之際,不由地讓我想起許多曾經(jīng)幫助過我們的德國老朋友,他們有的已經(jīng)退休,有的甚至已經(jīng)離我們而去,但他們的友情、幫助和支持曾經(jīng)是,現(xiàn)在和將來都是我們從事中德文化交流事業(yè)的動力。在此,我特別要對一直以來支持幫助我們工作的德方顧問們表示真誠的感謝。他們不僅和我們一起走過了十五年的法律文化交流之旅,而且還將在未來的工作中仍與我們結(jié)伴而行。他們的支持和合作是無價的,我們唯一能夠回報的,就是向他們致敬,并且為我們共同開辟的事業(yè)更努力地工作。

必須要說的是,在過去的十五年里,德國文化交流中心(DAAD)對我們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和幫助。可以說,沒有該中心的支持幫助,“當代德國法學名著”就沒有今天的成果,“德國法學名家名篇”也可能就無緣做起。連續(xù)十五年對一個項目給予支持,是該中心少有的例外,既表明了它對我們所做項目的重要性有足夠的認識,也顯示出它對我們長期以來所做工作的信任與肯定。

最后,我還想借這個機會對“當代德國法學名著”編委會和編輯部的朋友和同事,對所有參與過我們翻譯項目的同事,表示衷心的感謝。編委會成員來自不同的高校,各有不同的工作崗位,但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不求任何利益,聚首相謀,同心協(xié)力,從而使得一個足以影響中國法學潮流和制度走向的翻譯工程成功實施。編譯工作部承擔著翻譯項目實施的各項管理工作,龐雜瑣碎,頭緒甚多,沒有他們的辛勤勞動,翻譯工程就難以進行到今天。與此同時,我還想說的是,“當代德國法學名著”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德國法學名家名篇”之所以能夠繼之展開,法律出版社和商務(wù)印書館領(lǐng)導、同事和朋友功不可沒、情未敢忘。銘感于心,用以自勉矣!

愿“德國法學名家名篇”給有緣的讀者帶來閱讀的愉悅和思想的啟迪。

癸巳年晚秋于澳門凼仔學院路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高县| 龙门县| 雷波县| 陆川县| 洱源县| 临漳县| 吉林省| 孝昌县| 成武县| 东平县| 佛山市| 沁水县| 达州市| 顺平县| 汤阴县| 保德县| 夏邑县| 延庆县| 兴隆县| 涡阳县| 永济市| 新余市| 巍山| 星子县| 平塘县| 桃园市| 余江县| 庆云县| 册亨县| 会宁县| 德惠市| 呼图壁县| 宁阳县| 高州市| 安国市| 西青区| 壶关县| 邢台县| 区。| 永靖县| 台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