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4章 滅烏桓

  • 從聊齋開始問道
  • 煙火放白
  • 2251字
  • 2021-12-07 09:44:00

既并東胡與匈奴為一家后,冒頓便班師回匈奴,留下一些軍士在東胡國鎮守。

回到匈奴,張良便向大哥冒頓言道:“哥哥,戰爭是政治的延續。

我等即要用戰爭來摧毀敵人的意志,也要用政治來分化敵人的心境。

小弟建議哥哥在單于王庭之處建一座龍城。

凡投降的國君與酋長,皆可在龍城享受子孫萬世皆為富貴的待遇。

如此便可分化那些君主與酋長抵抗我大匈奴的決心了。”

張良在匈奴待了一段時間后,如今也變的張口閉口‘我大匈奴’了。

“這辦法好,就照賢弟說的辦。”

于是匈奴的龍城圣地就這樣開始建造了起來。

“報…”

“啟稟大單于,前朝國師勾結烏桓人打著為東胡復古的旗號。攻略東胡故地!

我軍實在抵擋不住,因此特遣小的送來八百里急報。”

“可誤的老東西,我與他皆乃同根同種。今日何出此陰招!”冒頓怒罵道。

“大哥,正如中原有句詩說的: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這國師已經到了喪心病狂、不可救藥的地步了。

小弟愿領一軍征討之。”

“好,就讓我匈奴護國大將軍跟賢弟同去。”

張良與匈奴護國大將軍領著一隊匈奴騎兵奔向舊東胡國而去。

匈奴因剛打了大勝仗,士氣高昂。

張良與那護國大將軍率軍與留守東胡的匈奴人馬前后夾擊。很快便打退了烏桓的進攻。

烏桓人帶著匈奴國師逃到了大漠。

東胡既定,張良與眾人商議趁機南下攻擊大漠以南的烏桓。

匈奴將軍皆道:“今烏桓敗逃,本可趁此時機追殺的。可是冒頓大單于之所以在滅東胡之時,沒有南下以征烏桓。

就是因為烏桓遠在漠南,那里不僅容易迷路。更無水源啊!

如果我軍遠涉大漠,別說跨過大漠去攻打那烏桓了。進去后,還不知道能不能走出來了呢?”

張良聽罷,站起來對匈奴各將說道:“寇能往,我亦能往!

諸公所言皆道困難之處,可張良卻有幾條必攻的原由。

我哥哥雖已威震草原各國,但是烏桓遠在漠南。沙漠之人恃其邊遠,所以料定我匈奴不可能追擊他們到老窩的。

如此他們必不防備,我軍乘其無備,突然擊之,必可獲全勝。此正是孫子兵法出奇不意、攻其不備,這是其一也。

其二,烏桓逞強恃遠。我等一走,他們必將再次攻擊東胡,如此反復。那么我大匈奴將會有無盡的戰爭!疲于奔命是軍隊的大忌!

其三,各位將軍說的大漠之險。張良想既然烏桓人能過的去,那么我們只要找個好向導,照樣能夠過的去。

匈奴眾將聽擺,皆言道:“愿聽將軍之命。”

張良下令,在東胡國不惜重金以求向導。

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不幾日,便找到一名世代往來于東胡、樓煩之間經商的東胡人。

張良遂帶上他與那匈奴護國大將軍率大小三軍,車數百輛,望南進發。

但見黃沙漠漠,狂風四起,道路崎嶇,人馬難行。

眾將見此,皆有回軍之心。

眾將便再次對張良言道:“我等欲平漠南,遠涉艱辛,必會有水土不服染病者。

況此地道路崎嶇異常,不如回軍,在沙漠北處駐軍以防烏桓人北上。”

張良聽罷,對眾將回言道:

“眾位,秦始皇修筑萬里長城,勞民傷財,擋住了我大匈奴的進攻了嗎?

沒有!

如今,我們再不能步秦始皇修筑長城的后塵了。”

張良心想:小樣!想騙我搞千里人肉長城,門都沒有。

正在這時,匈奴護國大將軍因深知用兵之道,所以便出來說道:“張將軍,所謂兵貴神速。

今我軍千里襲人,輜重多反而不利,不如輕兵兼道而行,這樣才能出其不備啊!”

“大將軍說的甚有道理,傳令軍士帶上一周的干糧,其余輜重部隊皆原路返回。”

于是張良等人率領輕騎奔向大漠深處。

當時正是天寒地凍且旱燥之時,沙漠附近二百里皆無水源,軍隊又缺乏糧食。

此時,向導隊張良說道:“此道路秋夏間有水,今隆冬時節,水源匱乏。可命軍士掘地挖井。”

張良懷疑的問道:“那樓煩人是如何大軍通過的呢?”

“那樓煩人在出大漠之時,皆帶了很多水壺埋在沙漠內。等撤軍之時,就不擔心水源之事了。”那名向導解釋道。

“原來如此,傳令掘地挖井。”

掘地三四十丈,方見得一些地下水,張良又命暫且殺馬為食。

三軍飲飽吃足后,繼續前行。

及至到達黑龍山,正遇烏桓王與匈奴國師率數萬騎而來。

眾軍皆以為本來是要奇襲的,可這倒好。剛出大漠,就被人給逮著了!

正在面面而俱之時。

張良勒馬登高望之,見烏桓王所率之兵根本沒有隊形,參差不整。

便對匈奴眾將士說道:“敵兵連個隊形都沒有,只要我大匈奴眾將士奮起虎威,便可擊敗他們,若敗烏桓。我當拿烏桓之財,犒賞三軍。

有軍士能擒獲烏桓王者,賞金三千倆!”

“將軍,那我等若幾人合力擒獲了那烏桓王呢?”

匈奴士卒問道。

“那本將軍從烏桓王銀庫那拿出五千倆黃金分賞擒獲烏桓王的眾士卒!”

眾人一聽金錢、美女,便個個精神起來了。

皆沖鋒在前。

烏桓人剛敗于匈奴,士氣不振!

且軍士皆無戰勝的決心,因為戰勝了眼前的匈奴人,也只不過是擊退敵人吧了。

他們烏桓王不會給任何好處給他們。

兵無戰心,甚至連個基本的隊形都沒有。

所以交戰一陣后,逃的逃,降的降。

張良等人生擒了那烏桓王。

匈奴國師見大勢已去,便引數百騎投沙漠深處而去。

那匈奴國師就算化成灰,匈奴護國大將軍也都認識他。

所以便在那萬軍之中遠遠地看見他往沙漠而去,便急率親兵追上了他。

“大將軍好久不見啊!”那匈奴國師說道。

“國師,您跟我回去吧。我想冒頓大單于會寬恕您的。”

“呸!那個逆子。大將軍難道也要做他的狗腿子嗎?”

“國師,今日若隨某回去,某保國師無恙!”

“回去,休想!我看大將軍應該與我一道再投樓煩。借樓煩之軍以除那逆賊!”

“休讓那國師走了,張良在后驅鞭追著喊道。”

“國師,某不客氣了。”

“放馬過來吧!”

那國師與匈奴護國大將軍只交戰兩個回合便奪路而逃,往那茫茫大漠逃去。

張良等人因領教了大漠的艱苦,所以并不敢盲目的進入大漠,追剿那匈奴國師······

為激勵作者寫作

請加入書架、月票、推薦票

打賞

作者感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龙县| 博客| 汤原县| 横峰县| 栾城县| 汝南县| 公主岭市| 陈巴尔虎旗| 铜鼓县| 友谊县| 东方市| 昔阳县| 行唐县| 丽水市| 华池县| 镇远县| 西贡区| 绍兴市| 翁源县| 万载县| 秦安县| 泽州县| 方正县| 西吉县| 南阳市| 姚安县| 佛冈县| 于都县| 海原县| 盐源县| 昂仁县| 准格尔旗| 尼玛县| 金昌市| 武城县| 西畴县| 淮北市| 海口市| 永福县| 庆阳市| 阿巴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