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成為千古名帝之路!【新書求一切】
- 大秦:開局錯把嬴政當成爹
- 一念雙笙
- 2182字
- 2021-12-07 15:59:01
這一項問題一直是古代難以解決的一項問題。
若是這道問題得到解決,且不說對國家的好處。
自己在歷史上也必定留名青史,被萬人敬仰。
想到這里,他的嘴角不禁往上一撇露出笑容,似乎已經想到了自己被后人所尊重的樣子。
蒙毅也高興的說:“昔日之戰,白起大滅趙國,計謀雖占了大部分,但是其糧草的作用也絕不可忽視。”
“若是這糧草可以解決,必定是助我大秦一臂之力。”
嬴政也興致沖沖地說:“當年我大秦一舉面下六國靠的不就是糧草以及軍隊嗎?”
“如今若是糧草充足,我大軍便可以進攻匈奴一統北方,建造長城也實在是因為糧草不足呀!”
趙展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
“嘿嘿,爹你放心,就憑這些糧草咱們到時候占個山頭當大王肯定是夠了的。”
嬴政心中卻是想:這確實是件好事,我就在心里給你記一功吧。
蒙毅的心中也是激動萬分,自己征戰沙場這么多年,但是對匈奴的問題卻一直很頭疼,如今一旦有了糧草,自己豈不是又有了出兵的機會?
雖然已經許多年未打仗,但他的本領和記憶猶在,他堅信只要給自己足夠的糧草和兵馬,定能一舉消滅匈奴。
自己的機會終于來了。
不出意料,按照這種農作物的產量,不出三年他們必可以集結大軍,而且完全不用擔心糧草的問題。
雖說只有這兩種糧食,但這可是在古代。
趙展又呵呵一笑說:“其實吧,我的智慧還不止這些呢,只不過一直沒有機會展現出來罷了。”
嬴政現在當然是滿口的點頭。
蒙毅對此也深信不疑。
不過嬴政卻開口問道:“有一個問題困擾了當今陛下許久,不知道你能不能解答?”
???
這古代的人都這么開放的嗎?動不動就是討論與皇帝有關的問題。
唉罷了,自己就稍微人前顯圣一回吧,都已經開始裝逼了,那就繼續下去吧…
他一副什么都懂的樣子說道:“爹,你講。”
嬴政微微的輕嘆了一口氣:“就是關于儒家的問題!”
趙展一聽到這個問題,人都傻了。
那可是歷史上出了名的焚書坑儒事件,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情才直接的導致了秦始皇被很多人所痛罵。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陽宮,博士七十人前為壽。當時仆射周青臣對秦始皇一陣恭維,并稱秦始皇推行的郡縣制有利于國家的統一,是非常好的一個政策。但是當場淳于越便指出了,不推行分封制,以后皇室有難,將沒有王族有力量保全皇室統治,國家權力將落入權臣手中。同時指出了,始皇帝各種不遵從古制,以后將不能長久。
李斯卻說出了不同的看法:指出了分封制最大的弊端便是幾代之后,血緣關系變稀疏了,如今好不容易得到的統一又可能分崩離析。至于淳于越所說的不遵從古制,以后將不能長久,無非是讀書人對政局的妄議,當即建議秦始皇焚毀六國的書籍,正是在這場廷議之后,秦始皇才開始焚書。
縱觀這場廷議,其核心的問題便是如何統治老百姓的思想。
但是這種問題本來就很難解決…
你要說殺吧,你也不可能把儒家的人都給殺光。
所以從一般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其實是沒有解決的方法的。
嬴政似乎是預料到趙展打不出來,嘆了口氣說:“這些問題本來就無人可以解決,你答不出來也是正常的。”
趙展卻是搖了搖頭:“這件事情并非不是解決不了,而是無論是否解決都會可能產生隱患。”
趙展的想法很簡單,儒家的存在至少在當時確實起到了一個積極的作用。
而且根據后世的經驗,儒家確實適合在封建王朝存在,當然儒家的弊端也很多…不過實際上后世的王朝只是披這個儒家的外衣罷了,實行的卻是法家的思想。
但也正是因為儒家的部分思想才阻礙了王朝的進一步發展。
不讓儒家發展,自然是不可能的,而且你就算下定決心也不可能完全解決這個問題,就像后世的毒品問題一樣。
只要這個東西存在,就難以解決,而且儒家的存在絕對是有一定的意義的。
而且更為關鍵的是“焚書”與“坑儒”其實是兩件事。
而所謂的“坑儒”并不是坑殺儒家學子,而是坑殺那些欺騙自己的方士。事實上,儒生在秦朝的地位并不低,而且還在很多領域得到重用。秦始皇讓這些儒生職博士、掌典籍、制禮樂、備咨詢,還能夠參加朝議,實行“尊賜之甚厚”的優待政策。
當時的賈誼、董仲舒可都是儒學大師,如果秦始皇是真的對儒家動了殺心,他們怎么可能又活著?
趙展清了清嗓子說:“其實這個問題我倒是有一些看法。”
“儒家是根本不可能從根本上被消滅的,所以我們能做的只有提倡儒家!只要使用的對,它就是一個可以讓秦始皇名流千古的階梯。”
“哦?”
嬴政的眼神之中射出一絲精光,絲毫沒有想到趙展會說出這樣的答案。
“始皇走的一步步無一,不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之事,儒家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信?”
“因為孔子便是他們的信仰!”
“那么我們為什么不能在大秦建立起千萬座秦始皇的雕像?讓萬民祭拜秦始皇?”
“為什么只有孔子的雕像能不斷傳世,孔子的后人受世人尊重還擁有特權,始皇為何就不能這么做?”
“此計甚是巧妙。”
嬴政和蒙毅都不得不佩服起趙展起來。
這個計謀最巧妙的地方就在于他并沒有采取什么強硬的措施,秦始皇想要建個雕像而已,又有哪個人會有異議?
但是建成之后的百年后呢?又有哪個人會不知道秦始皇?只要讓萬民都開始相信秦始皇,哪怕秦始皇死了,也依舊會有一股強大的力量。
這種信仰組成的力量是極其難以消滅的,到時候即使劉邦能夠統一建立漢朝,但這股力量卻會依舊存在…
甚至可能等到千年之后他依然存在,并且得到了萬民的認可。
而到那個時候…自己的結局又會是什么呢?
趙展突然開始愁然起來。
自己并不是像楊凌一樣的歷史推動者,也不是像其他小說一樣造反或者敗家。
自己的路又是什么呢?
PS:求收藏,求評論,求投票!
不要忘了章節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