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古代用人智慧
  • 石地
  • 1469字
  • 2021-11-25 14:38:44

蕭衍計降陳伯之

  當一個人首鼠兩端,猶猶豫豫時,說明他對彼此兩邊都抱有希望。在這種情況下,誰能使他對彼方斷絕希望,誰就贏得一份力量。

  公元501年,雍州刺史蕭衍起兵襄陽(今湖北襄樊),以廢昏君蕭寶卷為名,向首都建康(今江蘇南京)進發。蕭衍大軍出漢口,與荊州(治今湖北江陵)派來的軍隊匯合,拿下郢州(治今湖北武漢),然后向江州(治今江西九江)進發。

  駐守江州的是南齊江州刺史陳伯之。陳伯之自幼就是一個亡命無賴之徒,靠其一身力氣和不怕死橫行鄉里。他十三、四歲那年,見鄰里的稻子成熟,便帶著刀子到鄰家稻田內偷割稻子。鄰里發現了陳伯之的行徑,老遠就大聲呵斥說:“小子別動。”陳伯之不但不跑,反而說:“您家稻子這么多,我割一擔怕什么?”田主沖過來,準備抓住他。陳伯之放下擔子,拔出刀就要刺殺田主,仿佛那田主倒成了盜賊。田主嚇得要命,急忙逃走。陳伯之慢悠悠地擔起稻子,從容而歸。后來,陳伯之稍微大一點,還多次作強盜打家劫舍,在一次劫船時,還被人砍掉一只左耳。

  蕭衍正是創業時期,他需要陳伯之這樣的驍勇亡命之徒。所以攻下郢州后,準備收降他。蕭衍軍中有—個叫蘇隆之的人,以前在陳伯之手下作過事,蕭衍就派他去勸陳伯之投降,條件是如果他投降,還讓他作安東將軍、江州刺史。陳伯之雖然口頭上答應投降,但對蕭衍仍懷有二心。他派人對蕭衍說:“大軍不便馬上順江東下。”蕭衍立即明白陳伯之的心思,對眾人說:“陳伯之這番話,說明他仍在鼠首兩端,我們應乘其猶豫之時,急往逼之,使他計無所出,不得不降。”便派鄧元起率領大軍,即刻沿江東下,然后留下大將韋敷守郢城,自己親率大軍作為鄧元起的后繼。果然,鄧元起軍至尋陽(今江西九江西南)時,陳伯之仍心懷猜懼,收兵退保湖口(今江西湖口),留其子陳虎牙保盆城(今湖口西)。直到蕭衍大軍來到,陳伯之才被逼無奈,正式歸降。

  陳伯之此時雖已歸降,但仍未死心踏地。在圍困首都建康(今江蘇南京)時,陳伯之受命困守西明門。當時,建康城雖未被攻了,但常有人跑出來投降。每次陳伯之接待城中的降人時,都把他叫到自己身邊,小聲嘀嘀咕咕很長時間,別人都不知他們說些什么。蕭衍知道這種情況后,擔心陳伯之再次翻覆,便把他叫來,神秘地說:“我聽說都城內對你舉江州而降異常憤怒,想派刺客刺殺你,你要小心。”陳伯之聽了蕭衍的話,并不完全相信。為了使陳伯之相信,蕭衍改換了一種方式。有一個叫鄭伯倫的將官出城投降,蕭衍便把他叫來,吩咐一番。鄭伯倫便找到陳伯之對他說:“城中對您恨極了。朝廷曾計劃給您送信,以封官厚賞相許,誘您投降。等您投降后,把您的手腳剁下來以解恨。如果您不投降,還要派刺客殺您,您要小心防備。”陳伯之見鄭伯倫也這么說,便對蕭衍的話深信不疑,不敢再懷二心了。

  陳伯之對蕭衍懷有二心,就是因為他對齊朝廷信任自己還抱有希望。蕭衍采取釜底抽薪之法,徹底滅絕了陳伯之重歸朝廷的希望,使他死心踏地為己所用,也是一種用人謀略。

 

  【簡評】

  希望是人的一種精神寄托,它可以使人奮進,也可使人消沉;可以使人堅定,也可使人動搖。

  對新事物寄予希望,可以使人奮進。

  對舊事物抱有希望,可以使人消沉。

  新舊社會交替之際,若將希望寄托在新社會,就會堅定的追求未來的光明;若對舊制度仍抱有希望,就會游移于新舊制度之間。

  為了說明一個道理,我們不妨對一些歷史事實作如下假設:如果曹操將徐庶的母親逼死或殺掉,就會斷絕徐庶思母見母之望,他就會死心踏地地追隨劉備;

  如果日本不偷襲珍珠港,就會使美國仍對其抱有希望,從而不會堅決地對日宣戰。

  在事物的彼此之間,不消除對彼事物的希望,就不會有對此事物的堅定態度。

  道理就是如此。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高县| 塔河县| 龙门县| 张家界市| 凤冈县| 大姚县| 车险| 元氏县| 凤城市| 亳州市| 民县| 临沭县| 东乌珠穆沁旗| 远安县| 梁河县| 云阳县| 洪湖市| 新泰市| 兴隆县| 皋兰县| 南丹县| 彭泽县| 深泽县| 德兴市| 临洮县| 抚顺县| 梓潼县| 桓仁| 宁河县| 邮箱| 连江县| 五指山市| 双鸭山市| 阿合奇县| 蕲春县| 西林县| 平凉市| 肃宁县| 成安县| 常熟市| 博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