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用人智慧
- 石地
- 1050字
- 2021-11-25 14:38:44
蕭道成知遇劉善明
古人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見知己之難得,亦見知己之珍貴。
知遇,顧名思義。乃以知己之心待人。所以,被知者常視之為必須舍身相報的恩情。
劉善明是平原(治今山東淄博西北)人,是劉懷珍的族弟。劉宋明帝泰始初,青州(治今山東益都)刺史沈文秀響應徐外刺史薛安都反叛。劉善明與伯父劉彌之、從伯劉懷恭、族兄劉乘人等助朝廷抗擊薛安都、沈文秀。為此,劉善明先后任北海(今山東昌樂西)太守、冀州(治今山東淄博市)刺吏、海陵(今江蘇揚州東北)太守等職。
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年),北魏出兵占領了南朝劉宋的青州,劉善明的家鄉淪為北魏的領地,劉善明的母親也被遷徙到代郡(治今山西大同北)。劉善明聞訊,布衣蔬食,悲傷若喪親人。劉善明本來不好聲色,居室簡陋,家俱不加修飾。他常說:“在家當孝,為吏當清,子孫楷拭足矣。”但自從他母親被北魏虜到北方后,劉善明好像變了一個人,所在官職,受財納賄,積攢金錢。別人問他,他就一把鼻涕一把眼淚,說:“母親被虜,我心已亂,豈暇為廉!”只有蕭道成理解他,認為劉善明如此是為其母。劉末后廢帝初年,朝廷要派使臣出使北魏,蕭道成讓劉善明推舉人選,劉善明便推舉鄉人田惠紹,并把所有的錢交給他,讓他將自己的母親贖回。劉善明的母親回來后,劉善明又恢復了清廉,他也感謝蕭道成的知遇之恩,從此委身歸誠于他。
蕭道成知遇劉善明,劉善明也盡心竭力出了不少好主意給蕭道成。后廢帝劉昱狂虐濫殺,蕭道成為保自己,企圖利用北魏轉移一下劉昱的視線。當時,劉善明正任西海太守,代青州、冀州刺史。蕭道成派人對劉善明說:“許多人勸我北上廣陵(今江蘇揚州)以自固,我怕一旦離開京城,便耽誤了大事。如今時已入秋,你若與垣崇祖在北部邊境與北魏挑起事端,則我的大事可成。”
劉善明回信說:“宋氏將亡,愚智皆知。如果在此時挑起邊釁,反而會給您惹宋麻煩。您大功垂成,當靜以待之,見機行事,千萬不可遠離根本,貽誤大事。”蕭道成聽了他的意見,最后終成大事。
【簡評】
蕭道成值劉宋末季,大權在握,弄幼帝于股掌之中,距帝位僅咫尺之遙。為成代宋大事,蕭道成需要一大批效忠于自己的人。用人首先得識人、知人。識人,即對人的品質、才干有準確的認識。知人,即今天所說的理解。春秋時,管仲與鮑叔經商,分財利用,管仲經常多拿。鮑叔并不認為管仲貪婪,而是理解到他是由于貧窮。所以管仲感慨地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蕭道成與劉善明,關系不同于管鮑,但相知這點卻有相同之處。蕭道成具有知人之明,識人之智,用人之量,所以他身邊聚集一批人為其效忠,是理所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