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經驗主義

中國人是典型的經驗主義者。

不像古希臘人擅長邏輯推理,亞里斯多德創立了形式邏輯;埃及人發明了幾何學、天文學;印度人也有自己的因明學和語法學,而我們中國人盡管天生聰明,但卻缺乏完善的邏輯分析能力,只喜歡記錄現象,羅列事實,玩弄詞藻,直覺萬物。我們講面子,重形式,迷世俗,幾乎沒有超越現實生活的想象和思考;我們道器一體(不探索具體器物之上的抽象的東西),對大自然和外物不求甚解,沒有形上學(不探討形體之上的抽象規律)。

中國的哲學都是關于生活的學問,哲學名詞如"道"、"理"、"一"、"太極"等皆為泛泛而談,沒有定義,在具體討論時會發現其意義含混到不知所云的地步。在先秦諸子中,只有墨子、荀子、惠施、公孫龍和韓非子的風格接近于有力的論證,但也相當不完備,而莊子、列子等人只對漂亮的比喻感興趣。惠施、公孫龍也更多的是詭辯家的成分,他們喜歡提出一些怪誕的難題,并加以證明,如雞蛋有毛,馬下蛋,火不熱,雞有三足,車輪從不碾地,龜身長于蛇,狗也是羊,等等。

中國人認為,真理永遠不能被證實、說出來,只能被感知。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即可以說出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莊子也說:"得意而忘言","會心于忘言之境";中國人就常常推崇"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求甚解"的境界。我們全然不相信邏輯推理,不喜歡嚴格的論證,也沒有科學論文這樣的事。然而我們是經驗主義者,有著浩如煙海的史籍、豐富的筆記錄,內容從天文、地理,直到人間奇事應有盡有。中國人喜歡羅列事實,觀察現象,供后人從中吸取智慧。

完全靠經驗主義是發展不起來現代科學的,難怪中國古代在天文學、醫學、數學、農學、化學等方面零星的記錄和猜測很多,但終究沒有一套稱得上科學的完備的理論。清朝學者俞正燮(1775-1840)曾讀過一本西方人的書,書上說心臟在左,肝臟在右,這與中國人的經驗正好相反,于是他說,中西之人的內臟位置不同,所以文化也不同,宗教也不同。這樣憑經驗直覺判斷來下結論,是中國人的典型的思維方式。

在中國,人們還將"合情合理"置于邏輯事實之上。對西方人來說,一個觀點只要邏輯上講得通,就可以接受,而對中國人卻不然,一個觀點在邏輯上是否正確沒有關系,只要它合乎人情、經驗就可!

憑著經驗主義,中國人還體會到要在險象環生的世界上生存并發展,一個人必須具有圓滑的處世態度,因此,謀略主義和中庸之道成為國粹。不像西方人對人的品格要求很高,重視培養兒童的誠實、愛心,強調一個人的信用、紳士精神,而中國人只是以道德作遮羞布,實際上把守道德守規則看作"傻",把講誠實信用當作"迂腐"、"書呆子",我們推崇機變、權謀、"有手腕",看不起"乳臭未干"的"天真",贊揚會溜須拍馬的"成熟"。中國人對兒童的教育也往往是如何讓他"別傻","別受欺負","學著大人成熟起來"。還有,中國社會不能容忍"冒尖"、"與眾不同",有"槍打出頭鳥""木秀于林,風必摧之""人怕出名豬怕壯"等口頭禪;中國政壇也否定激進人物,往往 左派右派、鷹派鴿派、主戰派投降派都會倒臺,默默無聞的中間派,沒有主見因而也不得罪他人、往往被民間描述為"蠢材"的人可能會出人意料地攫取大權。因此,根據經驗,中國人學會了中庸之道。《尚書》中記載,堯帝勸告虞舜"允執厥中",孔子認為"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孟子贊賞"湯(商湯)執中",老子稱"不敢為天下先",莊子稱"進不敢為前,退不敢為后",這些都反映了中國人的圓滑世故和老謀深算,同時也磨滅了中國人的銳氣和創造精神。

中國的經驗主義創造了古代文明的輝煌,但現代中華文明不能從中誕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塘沽区| 万安县| 会同县| 布拖县| 平山县| 邛崃市| 南和县| 桐柏县| 沈丘县| 六盘水市| 香河县| 汉阴县| 苍南县| 海原县| 托克托县| 年辖:市辖区| 和田市| 冷水江市| 松阳县| 珲春市| 巴彦淖尔市| 鄂尔多斯市| 林甸县| 深水埗区| 察哈| 达拉特旗| 玉溪市| 旅游| 清丰县| 榆社县| 辽阳市| 屯昌县| 万山特区| 石楼县| 屯门区| 翁牛特旗| 安岳县| 神池县| 巴东县| 忻城县| 离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