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
每個人的軌道注定不一樣,永遠!
我們的軌道開始于什么時候?出生的時候?記事的時候?還是舉行成人宣誓的那一刻?或許是,或許不是!
舉行成人宣誓的時候是我們的軌跡開始的時候嗎?是,因為我們以后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承擔社會的責任并走自己想走的路;不是,因為很多東西在更早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影響我們,那些伴隨著我們走向成年的朋友,那些逐漸充滿了少年生活的歡聲笑語中的記憶,還有我們生活了十八年的環境——
從記事的時候開始,我們觀察著我們這個社會,這個以后我們將走過一輩子的環境。我們與同伴一起嘗試,我們向家人長輩請教,我們放開自己到廣袤的書卷里尋找,我們不斷的用記憶去記住我們感受深刻的事情、人物、環境,并由此開始塑造我們人生的價值觀、世界觀、道德觀——
在我們經歷的事情中,我們的朋友不斷的給我們加入或者加深我們的各種印象因子。我們也將自己所理解的那些因子交付與他們,讓他們去融合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環境里去探索、思考。這些因子組建成為我們的思想,我們的人生理念,不斷成為我們的軌道的驅動力。
在一起的朋友不斷的被同化,分開了的朋友常常在思念里想著那個朋友的一切,在思念里不知不覺就卷入朋友的思維和方式。我們通過各種聯系方式不時的傳遞著彼此的信息,不時的影響著對方,相伴著走著屬于自己的軌跡。
那么,記事的時候是我們的軌跡開始的時候嗎?是,因為我們開始自主的選擇記憶事物,讓自己的生命不斷的加深屬于我們的色彩的生活印痕;不是,因為我們的家庭我們的親人早已經在我們的血液里種下了家族性的性格血液。
家庭,拋卻人類最初的發源地,我們生命開始的地方,在我們還沒有成型出事之前,家庭里的這種的那種的因子就不斷的進入我們的生命組成細胞里,在適當的時候被激發被救活。于是,我們來自于一個家庭,開始流淌著一個家庭的個性血液,嬰兒從家庭得到的效仿性的腳步到成人后不知不覺地受著家人的影響開始自己的生活直到老死,這其間,大多數人都沒法否認自己和自己家族中某個人的類似性,不自不覺的拿他和自己的相貌或者性格做對比。
或許少年時代,我們曾因為受到朋友玩伴的影響,想擺脫家人的那種思想、思維、方式,到了自己慢慢自立走入社會,我們又不自覺得帶著家庭的個性因子開始打拼我們的生活。家族式的影響在我們的血液里一直傳遞著,也逐漸被我們改變著,但是一直在延續,沒有停歇。
這么說,我們出生的時候就是我們的軌跡開始的時候吧?是,我們出生以后才受到父母親人潛移默化的影響,才開始我們慢慢的人生路;不是,因為社會化的大環境因素更早的影響了我們的父母,更早的嵌入到我們的生命組分中去了。
從人類誕生的那一刻,人就為了生存而不斷繁衍發展,那種求生的本能從一個胚胎形成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隨著人類歷史一直沿襲至今,且會一直往下沿襲不停直到永遠。于是,就算懵懂未知人事的嬰兒也會有求生的掙扎,也會對危及自己生命的環境感到恐懼,對生命受到保護感覺安心……
人類群體的生存,決定了人類的社會性,而這種社會性從一開始就不斷被加深不斷強化進人的頭腦里,逐漸伴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的演化、分裂、結合,變化莫測!群體的社會性讓人們不斷地追求尊嚴和被尊重,即使是個例中有些性格扭曲了的人,那份心里的尊嚴依然希望能得到滋補、得到滿足。
從出生的時候我們就開始經歷我們自己的人生,但是那只是慢慢成長走向自主的歷程;而沿著這條軌跡,舉行成人宣誓以后,我們逐漸走入戀愛的殿堂,并開始著手準備為自己的小孩奉上我們的東西……
個人與個人的軌道,或者交合或交叉或還沒有到達交割線已經死去。或許會伴隨我們一生,特別是戀人之間的情感和思想的交合。不管是掙扎想相互離開還是想相互擁有得更近,我們不知不覺地就形成了一種生活的默契。
有人將愛情的關系比作搭乘火車,或許我們中途下車上了另一趟車,或許我們在一趟車走完自己所有的路,到達自己的目的地。生命結束的時候,兩個軌跡交合分離也沒有了繼續。但是,每一個走過我們生命的戀人都給了我們很深的烙痕。
我們相互影響相互改變相互磨合。在兩個相戀的人中,我們沒有辦法用激情的兩三年或者五六年去改變彼此曾經走過的軌跡,我們沒有辦法抹去自己的家人親友和以前生活的環境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在彼此的交往中,我們要學會相互尊重對方的一切:
如果我們在彼此的尊重中相互諒解、體諒,我們將得到遇知己般的快樂;如果雙方中有了偏向,一味的需要另一方來遷就自己或者一味的去遷就另一方,將可能導致一方的軌道轉彎太急,脫軌而出或者迷失在某一段軌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