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錢的學問
- 石地
- 1313字
- 2021-11-26 11:18:20
誰更需要關懷
經濟學上有個名詞叫“邊際效用”。翻閱盧周來的《窮人經濟學》一書,看到了作者對這個專業術語的解釋:邊際效用,就是增加1個單位的某種物品消費,給人帶來的主觀心理滿足程度。1元錢的邊際效用對于不同的人是不同的:一個倚門托缽的乞丐,你給他一元錢,他的滿足程度可能是100個單位(假設心理滿足程度可以這樣量化);而一個億萬富翁,你多給他1元錢,他的滿足程度也許就只有一個單位。也就是說,同樣1元錢,因為給了窮人,社會總福利增加了100,而如果給了富人,社會總福利僅增加了1。作者說,從這個道理出發,社會收入分配應該偏向于窮人而不是富人才行。
書還沒讀完,便發現報上有幾條消息可以和書一起讀。一是國家稅務總局日前就車輛購置稅有關問題明確表示,回國留學生購買國產小汽車可憑相關證明免稅;二是長春市向600多位高級人才發放“人才龍卡”,龍卡具有特殊信用功能,持卡者可以在購物、購票等方面享受打折優惠。
恰好,報紙上又發了一條消息說,國家統計局首次披露城市家庭財產狀況,我國城市居民家庭財產戶均總值已達22.83萬元。戶主文化程度越高,家庭財產越多:戶主文化程度為碩士及以上的家庭,戶均財產為49.94萬元;戶主文化程度為大學本科的家庭,戶均財產為37.29萬元;戶主文化程度為大學專科的家庭,戶均財產為30.43萬元。
看來,在中國,有幸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戶均家庭財產總值高于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家庭。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知識就是財富”、“知識分配就是財富分配”的道理。中國的這些生活在一般國民平均生活水平之上的精英們,他們對各種社會資源的占有,對信息的把握,以及調動社會資源謀取合法利益的能力,都要比一般人強得多,因此,對他們,似乎用不著社會政策層面的特殊關照。況且,我們的很多高級人才,本來就享受著各種各樣的優厚待遇,比如,長春市有資格持“人才龍卡”的高級人才都是一直享受著各種優厚待遇的精英,包括兩院院士、國家和省市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博士生導師、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的人員、獲得市級以上勞動模范榮譽稱號的高級技師、具有正高職稱的市級勞模、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省級勞模。這部分人“建功立業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當然需要“激發”,但相比之下,那些下崗職工、貧困地區的農民,似乎更需要社會政策的特殊關照。當然,國家已經通過扶貧、扶助創業等政策給了他們幫助,但由于他們的弱勢地位,他們還需要更多的幫助。
根據上述“邊際效用”的道理,我們把同樣多的社會資源有意識地分配給弱勢者,那么社會總福利的增加值,一定會大于分配給那些生活在國民平均生活水平之上的人們。一個是雪中送炭,一個是錦上添花。某些地方為吸引投資,可以免費轉讓土地使用權,可以減稅免稅多少年;但那些為謀生擺小攤的下崗職工,卻因為害怕影響城市的“形象”被罰款,不得不東躲西藏。這不公平。或曰:對高級人才特殊關照,為資本流動提供便利,都是為了增加社會的財富總量,進而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但這并不意味著不平等的社會意識可以被放縱,少數人的特殊利益可以被默認。我們當然希望社會的財富總量增加,但更希望財富增加之后的邊際效用也越來越大。失去了這個前提追求“效率”,是一種離公正越來越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