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澈擒賊
在動物界中,貓頭鷹是田鼠的天敵;啄木鳥是樹蟲的天敵。在人類社會中,正義是邪惡的天敵;明察秋毫的法官是各種罪犯的天敵。
高澈是北齊高歡的第五子,自幼聰明,8歲時被拜為通直散騎常侍,封為長樂郡公。
東魏武定年間(543——550),高澈先后任過滄州(治今河北鹽山西南)、定州(治今河北定縣)刺史。他為政嚴明,察案細致,民間纖介之事都逃不過他的眼睛。所治州內,肅然無盜,政績為當時第一。
有一次,一個人從幽州(治今北京市西南)到滄州經商,用驢馱了一大袋鹿肉干到滄州出賣。走到滄州地界,不小心把腳弄傷了,只得一瘸一拐地緩慢行進。這時,又來了一個人,也是到滄州做買賣的,他見賣鹿肉干者腳受了傷,行走不便,就主動幫助他。賣鹿肉干者以為遇到了好人,便將自己的東西托他照管,不料這位“好心人”卻居心叵測,他乘賣鹿肉干者不注意,偷了他的貨物及驢疾馳而去。賣鹿肉干者因為腿腳不好,追趕不上,只得在后面叫苦不迭。當他聽說滄州刺史高澈斷案若神,便到州府報案,請求捉拿盜驢賊。高澈便命左右及府僚們扮成商人到州城各地去收購鹿肉干,不論什么價錢都買。鹿肉干收上來之后,便讓失主前去辨認。失主對自己所加工商品的形狀、味道自然熟悉,立刻辨出哪是自己的東西。高澈便以此為線索,很快地查到了賣這種鹿肉干的人,使盜驢賊落入法網。
在高澈任定州刺史時,所治州內也發生了一樁盜竊案,一個人的牛被別人偷走。丟牛者前來報案,并告訴高澈,他所失之牛為黑色,背上有白毛。高澈接到報案后,立即發出一道告示,假稱朝廷需要牛皮,要定州貢獻,因此,州府愿出加倍價錢收購牛皮。見到有賣黑色夾有白毛的牛皮者,立即扣留,一問,果為偷牛者。還有一次,一個老太太前來報案,說她孤獨一人,無依無靠,只靠種幾畝萊為生。這幾天,她的菜天天被人偷竊,請求高澈為她作主。高澈便命人偷偷地來到老太太的菜地,在菜葉的隱蔽處寫了些字。第二天,派人到菜市中查看菜葉上有字者,果然將賊抓獲。
高澈所斷三案,有其共同之處,案子均發生于市場之外,偵破于市場之中。高澈并未被一時一事一地所限,而是預見到了它、的發展方向。預見,是其成功的法寶。
【簡評】
地方的行政要員們集政治、經濟、訴訟大權于一身,本應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然而,在封建社會,這樣的官員太少了,而那些利用職權橫征暴斂,貪污受賄,巧取豪奪,吸吮民脂者卻比比皆是。正因為如此,人們才以文學方式塑造了狄仁杰、包拯、況鐘等為民辦事的清官形象。
正因為如此,史書上所記載的高澈斷案故事才顯得珍貴。官者,管也。當官要管百姓疾苦,要管人民死活,要管民間冷暖,要管子民安危。如果對這些不管不問,要官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