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定國策
皇太極即清太宗。努爾哈赤第八子,1626年即位為后金汗,1636年改國號為清,稱皇帝,年號崇德,是為清王朝的建立者。皇太極為了奪取全國統治權,實現君臨天下的愿望,在位十八年間,十分重視關外政權的建設,提出“滿漢一體”和“治國之要,莫先安民”的總方針,并采取了相應措施:其一,實行滿漢“分屯別居”。皇太極在即汗位后的不久,使頒布命令,允許漢人“分屯別居,編為民戶,擇漢宮清正者轄之”。“禁止諸貝勒大臣屬下人等私至漢官家,需索馬匹、鷹犬,或勒買器用等物及恣意行游,違者罪之。”針對他父親努爾哈赤“誅戮漢人,撫養滿州”的落后政策,又宣布“滿漢之人,均屬一體,凡審擬罪犯,差徭公務,毋致異同”。在分屯以后,關外漢人改由漢宮管理,還適當提高了漢族士人的權力和地位,從而贏得了漢宮對滿清政權的支持。
其二,修定《離主條例》和《逃人法》。所謂離主,就是奴隸和仆人可以在一定條件下離開自己的主人,獲得人身自由。在努爾哈赤為汗時,漢人奴隸地位十分低下,按《逃人法》規定,凡逃亡者一律處死,有逃亡意圖和跡象者亦一律處以酷刑。皇太極鑒于這些做法的不良效果,于1631年都做了寬松的重新議定和修改,結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其三,優禮漢宮和更定官制。皇大極認為優禮漢宮不僅有利于國家建設,而且是分化和瓦解明王朝的重要策略。他十分信賴范文程等漢族大臣,舉凡一切文書告令均由范文程寫定,對于其它陸續從明王朝那里過來的官員,皇太極概不論其投誠的早晚和動機,均按其原有官職授予相應的品級。在國家機構的建置方面,皇太極也仿明官制,沒立六部,同時廢除四大貝勒共理政務的舊制,部以下各級官員,漢人、蒙古人都得以充任。另外還積極吸收漢族文化,翻譯漢文書籍。
其四,擴大八旗組織。八旗制度是由努爾哈赤創立的,稱為滿洲八旗。皇太極繼位后,隨著形勢發展的需要,于1632年創建了漢軍八旗,不久又組成蒙古八旗。繼續完成對黑龍江和吉林東境女真各部的統一。
皇太極的建國方略,是以強調“滿漢一體”和治國在于安民的方針下制定的。再加保護農業法令的實施,使關外的清政權很快強盛起來。
【闡釋】皇太極的治國方略抓住了主要矛盾即民族矛盾。他敢于沖破狹隘民族主義觀念,大膽地信任和使用漢族的文臣武將,為清朝進關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