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9章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寒武紀距今約5.42億年前--4.85億年。前一個紀是新元古代埃迪卡拉紀,后一個紀是奧陶紀。

在傳統理論上寒武紀分為三個時期:早寒武紀(5.41-5.13億年前)、中寒武紀(5.13-5.00億年前)、以及晚寒武紀(5.00-4.90億年前)。這是建立在巖石地層學上的分法。

2005年,國際地層委員會在中國科學家研究的基礎上確立了“四分法”的寒武紀新年代地層表,寒武紀被分為四個世:紐芬蘭世(541.0±1.0-約521Ma)、第二世(約521-約509Ma)、苗嶺世(約509-497Ma)、芙蓉世(497-485.4±1.9Ma)。

寒武紀這個名字來自于英國的一個古代地名。在羅馬人統治的時代,北威爾士山曾稱寒武山,該地的寒武紀地層被最早研究,因此便將這個時期稱為寒武紀,原指泥盆紀老紅砂巖之下的所有地層。

地質年代分類方式,依次為:宙、代、紀、世、期、時。

寒武紀是顯生宙的開始,在寒武紀開始后的短短數百萬年時間里,包括現生動物幾乎所有類群祖先在內的大量多細胞生物突然出現,標志著地球生物演化史新的一幕。

大約5億4200萬年前到5億3000萬年前,在地質學上被認為是寒武紀的開始時間,寒武紀地層在2000多萬年時間內突然出現門類眾多的無脊椎動物化石,而在早期更為古老的地層中,長期以來沒有找到其明顯的祖先化石的現象,這一爆發式的生物演化事件被古生物學家稱作“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簡稱“寒武爆發”。

帶殼、具骨骼的海洋無脊椎動物趨向繁榮,他們營底棲生活,以微小的海藻和有機質顆粒為食物,其中,最繁盛的是節肢動物三葉蟲,故寒武紀又稱為“三葉蟲時代”,其次是腕足動物、古杯動物、棘皮動物和腹足動物,寒武紀的生物形態奇特,和現在地球上所能看見的生物極不相同。比較著名的有早寒武世中國云南的澄江生物群、加拿大中寒武世的布爾吉斯頁巖生物群。寒武紀的生物界以海生無脊椎動物和海生藻類為主。無脊椎動物的許多高級門類如節肢動物、棘皮動物、軟體動物、腕足動物、筆石動物等都有了代表。其中以節肢動物門中的三葉蟲綱最為重要,其次為腕足動物。此外,古杯類、古介形類、軟舌螺類、牙形刺、鸚鵡螺類等也相當重要。拋開牙形石不說,高等的脊索動物還有許多其他代表,如中國云南澄江生物群中的華夏鰻、云南魚、海口魚等,加拿大布爾吉斯頁巖中的皮開蟲,美國上寒武紀的鴨鱗魚。現已描述的澄江生物群化石共120余種,分屬海綿動物、腔腸動物、鰓曳動物、葉足動物、腕足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棘皮動物、脊索動物等十多個動物門以及一些分類位置不明的奇異類群,此外,還有多種共生的海藻。一系列動物在地球上來了個“集體亮相”,形成了多種門類動物同時存在的繁榮景象。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被稱為古生物學和地質學上的一大懸案,自達爾文以來就一直困擾著進化論等學術界。

達爾文在其《物種起源》的著作中提到了這一事實,并大感迷惑。他認為這一事實會被用做反對其進化論的有力證據。但他同時解釋到,寒武紀的動物一定是來自前寒武紀動物的祖先,是經過很長時間的進化過程產生的;寒武紀動物化石出現的“突然性”和前寒武紀動物化石的缺乏,是由于地質記錄的不完全或是由于老地層淹沒在海洋中的緣故。

超大陸與洪水:在寒武紀時,具有硬殼的動物第一次大量地出現,許多大陸都被淺海所泛濫,超大陸剛瓦那則正在南極附近形成。

形成于前寒武紀末期(大約距今6億年前)的超大陸潘諾西亞,在古生代的時候開始四分五裂,一個新的海洋--巨神海在勞倫西亞(北美)、波羅地(北歐)和西伯利亞這幾個古大陸之間擴張。超大陸岡瓦那則在泛非褶皺帶上組合而成當時最大的大陸,范圍從赤道延伸到南極。

在潮濕的低地,可能分布有苔蘚和地衣類的低等植物,但他們還缺乏真正的根莖組織,難以在干燥地區生活;無脊椎動物也還沒有演化出適應在空氣中生活的機能。寒武紀沒有真正的陸生生物,大陸上缺乏生氣、荒涼一片。

海洋動物誕生了,陸地動物還會遠嗎?那只是時間問題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白县| 大新县| 玉溪市| 衡阳市| 平和县| 广饶县| 扬州市| 巫山县| 垦利县| 辽阳县| 安义县| 铁岭市| 夏津县| 镇雄县| 庆云县| 敖汉旗| 陵川县| 楚雄市| 边坝县| 东宁县| 九台市| 鲁山县| 长沙县| 合阳县| 香格里拉县| 安多县| 建阳市| 泰和县| 休宁县| 铅山县| 潍坊市| 龙南县| 四平市| 囊谦县| 石阡县| 麻江县| 宜兰市| 西华县| 梧州市| 诸城市| 稻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