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子全鑒
- (戰國)孟軻著 東籬子解譯
- 881字
- 2021-11-24 20:26:25
前言
孔子弟子諸多,弟子們的所學與所做各有側重,其中以曾子和子夏的分支影響最大。曾子繼承了孔子的克己復禮,主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講求內省與慎獨的修身觀。曾子傳之于子思(孔子的嫡孫),子思弟子傳之于孟子。孟子實際上是繼承曾子,而與子夏一支漸行漸遠,與荀子在有同有異中分道揚鑣。宋代及以后,孟子思想成為儒家正統,與孔子并稱孔孟,形成文王至孔子至孟子的儒家道統。
孟子一身正氣,他在儒家思想式微的戰國時期,獨自扛起振興儒家思想的大旗,一副“舍我其誰”的決絕與堅毅,與孔子“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大勇如出一轍。唐代韓愈冒死勸諫排佛、振興儒學,是孔孟仁、義的再次閃耀,其凜然無畏亦是孔子大勇、孟子浩然正氣的繼承。
《孟子》是繼《大學》《論語》之后,少年兒童了解中國儒家思想的必讀書本。《孟子全鑒》摘取《孟子》各篇章精要部分,全書分為37章,每章包含一節或多節內容。本書每一章節包含“原文”“詞語注釋”“章句理解”“國學啟示”“趣味故事”和“思考時間”6個部分。
原文,選取《孟子》中現代釋意明確無歧義,合乎少年兒童理解易于接受的、原文各篇章核心句段。
詞語注釋,旨在幫助少年兒童讀者理解、積累古文言字詞基本知識。
章句理解,旨在用今天的語言解構古代文言寓意,幫助少年兒童讀者對每章節的語意有整體把握。
國學啟示,通過對原文的進一步解析,引發少年兒童讀者對每個章節內容的深入理解。
趣味故事,通過一個或多個與原文寓意貼合的小故事,幫助少年兒童更好地還原原文的應用場景。
思考時間,通過幾個小問題,引發少年兒童讀者對每個章節內容的興趣,產生學習、探討的欲望。
本書選取與當代社會生活聯系密切,與少年兒童知識漸進、心理發展相吻合的內容,重點介紹《孟子》的性善、仁政、民本、王霸之辯、格君心之非、民貴君輕、有教無類等思想,兼顧少年兒童認知、學習、交往、成長的過程,使少年兒童在理解本書內容的同時,又能夠通曉《孟子》的主旨所在,進而對儒家文化和思想萌發興趣,為進一步了解儒家思想,乃至了解其他思想流派奠定知識基礎和邏輯基礎。
本書化繁為簡,易于少年兒童閱讀,更力求對少年兒童心智成長有所助益。
解譯者
202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