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孟子全鑒
  • (戰國)孟軻著 東籬子解譯
  • 1378字
  • 2021-11-24 20:26:27

第8章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原文

孟子曰:“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風也;小人之德[1],草也。草尚之風[2],必偃[3]。”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節》

詞語注釋

[1]小人:《大學》《論語》《孟子》等古文中,經常看到“小人”“君子”。在古文中,小人一般有兩種意思,一是下位者(地位低的人),或者見識粗陋的人;二是無德者(品行不端的人)。與之對應的,君子一般也有兩種意思,一是上位者(地位高的人),或學識淵博的人;二是有德者(品行端正的人)。本文,君子、小人均為前者。

[2]尚:《論語·顏淵篇》孔子說的是“草上之風,必偃”。尚與上,古時多有通用,趙岐《孟子注疏》:“尚,加也。”草尚之風,即為草上加風,譯文采用意譯。

[3]偃(yǎn):倒下。

章句理解

孟子說:“在上位的人有什么喜好,下面的人就會加倍追隨。君子的德性就像風,小人的德性就像草。風向哪邊吹,草就會向哪邊倒。”

國學啟示

電影《蜘蛛俠》中有句話:With?great?power?comes?great?responsibility(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句話與本章有異曲同工之妙。越在上位的人,越要嚴格要求自己,樹立正確的示范。相反,如果上位者不能以身作則,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百姓自然就不會再有敬重之心了。

趣味故事

周厲王貪戾與晉平公納諫

西周周厲王時期,老百姓最過癮的事情就是痛罵周厲王,因為周厲王很“厲”,十足的貪財厲鬼一個。

我國古來就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說法。山水和田地一樣,是老百姓賴以生存的物資。靠近山林,百姓就以砍柴打獵為生;靠近湖海,百姓就以曬鹽捕魚為生;靠近田地,百姓就以種植莊稼為生。

周厲王太能折騰,自己手里的錢不夠用了,就開始出售爵位換錢。可是錢還是不夠他花,怎么辦呢?周厲王想出一招了,他直接下令把全國的山林川澤都收歸國有,其實就是他自己所有,不允許老百姓上山伐木打獵,不允許老百姓下水捕魚。這樣一來,老百姓還怎么活呢?

周厲王可不管這些,他任用奸臣為他搜刮民財。有個正直的大夫勸他:“山林湖澤,都是天地自然擁有的,人人可以分享,你怎么能一人獨占呢?普通人搶劫獨占財物,人們稱他為強盜,紛紛遠離他。您是君主,這樣做的話,誰還會跟隨您呢?這樣下去,一定會大禍臨頭啊。”

周厲王不聽。

周厲王貪財,卻不去想一想,百姓也是需要財物來活命的呀。周厲王搶奪百姓財物,百姓就直接把他的王位給搶了,把他驅逐了,百姓加倍回報了周厲王的貪婪暴戾。

春秋時期,晉國君主晉平公前期勵精圖治,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于是,他經常揚揚自得。

有一次,晉平公與大臣們一起喝酒,還邀請了盲人音樂家太師師曠坐在身邊陪同。酒酣耳熱后,晉平公又開始吹噓自己。他對著大臣們說:“我現在體會到做君主的快樂了,他的話就是一言九鼎啊。”

師曠聽到這里,故意把手里的琴撞向晉平公。晉平公嚇得一愣,趕忙用手臂擋開。晉平公問師曠:“先生這是要干什么呢?”

師曠說:“剛才我聽到一個小子在胡說八道,我要敲打這個家伙。”

晉平公尷尬地說:“呃,剛才是我在說話啊。”

師曠正色對晉平公說:“啊!不是我聽錯了吧?這可不應該是國君可以說的話呀!”

晉平公的侍衛認為師曠無禮,建議晉平公處罰他。晉平公這時醒悟了,他說:“為什么要懲罰他呢?先生說得對啊,我要以此自警,以后要謹言慎行啊。”

晉平公能夠自省,為臣子百姓做出了表率。晉平公前期,晉國再度恢復了昔日的強大。

思考時間

1.周厲王為何被驅逐了呢?

2.晉國為什么能在晉平公前期再度強大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朐县| 北安市| 金昌市| 色达县| 唐海县| 玉环县| 大竹县| 玉门市| 焉耆| 江安县| 阿克苏市| 滦平县| 修水县| 丹阳市| 偃师市| 连云港市| 兖州市| 遵义县| 宜良县| 建平县| 农安县| 改则县| 商河县| 买车| 日喀则市| 乾安县| 延边| 蕲春县| 玉树县| 丰顺县| 罗城| 翁牛特旗| 遂溪县| 易门县| 从江县| 邯郸市| 通州区| 清徐县| 开鲁县| 莱西市| 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