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D演講的技巧:18分鐘高效表達的秘訣
- 劉金來編著
- 1553字
- 2021-11-18 17:50:25
勤閱讀,讓演講內(nèi)容更充實
一個人演講就是需要把自己肚子里的“貨”倒出來,但如果肚子空空如也,那如何能展現(xiàn)自己的好口才呢?因此,要想做一個能說會道的人,就一定要注重自己的知識儲備,只有自己擁有較好的知識儲備,才能夠自由隨意地講故事、說民諺,在任何時候都能夠把知識信手拈來。
演講,對于演講者來說,要善于在自己的講話中滲透知識性,說話既要深刻又要有力度,這樣才能盡可能地給聽眾提供更多有價值的信息,讓人感覺到“聽有所獲”,而不是覺得“白聽了”。一個人的講話直接體現(xiàn)了其認知水平和知識含量,如果說話沒有深度,沒有知識,那聽眾是不可能肯定他的講話水平的。演講內(nèi)容要有知識性,要充實具體、言之有物。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演講者多讀書,積累更多的知識,因為一個擁有好口才的演講者肯定是一個擁有廣博知識的人。
毛澤東同志一生酷愛讀書,從青年到老年,即便是重病纏身、生命彌留之際,也從來沒放棄過學習。他讀書所涉獵的領域極其廣泛,文、史、哲、軍事、自然科學,可以說是古今中外無所不至。
有一年夏天,毛澤東同志到了武漢。夏天的武漢有火爐之稱,但毛澤東同志仍堅持每天看書。由于書上的字比較小,只好加大照明度,這樣房間里的溫度就更高了,汗水不停地順著他的臉頰往下淌。這時工作人員急忙送上了毛巾,請他把汗擦一擦。毛澤東同志接過毛巾,風趣地說:“讀書學習也要付出代價,流下了汗水,學到了知識。”
他十分喜歡閱讀古典文學作用,如《水滸傳》《西游記》《三國演義》《紅樓夢》等書,他都讀過很多遍,對那些古典小說中的許多歷史人物、故事、典故都相當熟悉,這讓他的語言充滿了典故性且妙趣橫生。
如果你還在為毛澤東同志那精辟的講話感到敬佩,那想必現(xiàn)在你應該明白了為什么他會達到如此高的講話水平。對于演講者來說,就算不是為了追求“黃金屋”“顏如玉”,也可以通過讀書達到提高講話水平的效果。我們可以這樣說,“書中自有影響力,書中自有個人魅力”。
古今中外偉大的政治家、演說家,無一不是博覽群書的。書里的知識,給他們帶來智慧,讓他們才思敏捷,讓他們具備了與眾不同的素養(yǎng),由此,他們自然能在講話時有與眾不同的表現(xiàn)。
戰(zhàn)國時的張儀為推行“連橫”立下了汗馬功勞,被譽為有“三寸不爛之舌”。他之所以能所向披靡,一個重要因素是他在說話的時候能夠把自己的知識融入其中,言之有物,講話內(nèi)容充實具體。他充分了解各國的形勢和軍事力量,了解各國國君和將士的心理,從而對自己的游說目標非常明確,使被勸說者心悅誠服。
張儀正是因為掌握了各國國君和將士們的心理,再加上自己廣博的學識,使自己的講話言之有物,講話內(nèi)容也充實具體,所以才能夠成功說服各國推行“連橫”,而自己也為推行“連橫”立下了汗馬功勞。
培根說:“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長才”。人們也常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話也是如此,讀書多的人,往往能出口成章,說得精彩;讀書少的人,或者口齒木訥,或者不著邊際,很多時候都是在重復堆砌一些辭藻。
說話者想要避免套話、虛話、空話連篇等“話”風不正的問題,就必須多讀書,注意吸取古今中外思想文化的營養(yǎng),開闊視野,拓寬知識面。
TED演講箴言
1.盡量多積累知識
一個知識貧乏的演講者,往往會鼠目寸光,顯得心胸狹隘,講話膚淺沒有深度。這樣的一個人如果被邀請講話,很有可能當眾被哄下臺來。
演講者對于知識的積累、材料的占有就如“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知識無疑是思想、感情得以成功的土壤,知識也是口才能夠閃耀光彩、釋放魅力的基礎。如果你占有豐富的知識,不管你身在何處、何時、何地,都可以隨機應變、左右逢源。
2.善于思考
積累了一定的知識,還需要善于思考。只有善于思考,才能出觀點、出新意。否則,就會人云亦云,沒有真知灼見;就會老生常談,提不出新思路、新見解。真正新鮮生動、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見解,與深入的思考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