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別在需要動腦子的時候動感情作者名: 楊岳城編著本章字數: 1612字更新時間: 2021-11-18 17:53:58
在錯誤的道路上堅持,毫無意義
我們都知道,執著是一種良好的品質,是認準了一個目標一心一意地堅持執行,無論在前進中遇到任何的障礙,都決不后退,努力再努力,直至目標實現,因此,執著被人們公認為一種美德。然而,過分執著就變成了固執,這是一種弊病。固執的人之所以固執,是因為他們對于自己要做的事心存執念,他們認準了目標后便不再回頭,撞了南墻也不改變初衷,直至精疲力竭。因此,有時候,要想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就必須首先放下那些無謂的執念。在《郁離子》里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年輕人在路上碰到了一位老者,這位老者正坐在路旁哭泣。這個年輕人感到有點好奇,于是上前詢問:“老人家,您為什么這么悲傷啊?”
老人抬頭看了他一下,回答道:“我的命真苦啊!我年少時,當權的皇帝喜歡與武者交往,于是我便拜了一位武者為師,可待我學成之后,那位喜用武者的皇帝已經駕崩了。新上任的皇帝喜歡文士,于是我又拜了一個秀才為師。待我學成后,新任國王卻又喜歡年少者為師,而我那時已兩鬢斑白。就這樣,我最后一事無成。現在我走在街上,忽然想起了這些經歷,所以才在此痛哭啊!”
這位老者文武俱通,不可不謂人才,但他不懂得放下,因此到最后一事無成。事實上,人的生命畢竟是有限的,有時候,我們對于某些目標的構想也都是幻想,是不可能實現的,如果你把你畢生的時間都花在了堅持那些無謂的執念上,那么,當你年邁之時,只能悔之晚矣。只有學會放下那些執念,你才可能擁有充實的人生,不后悔自己的生命。
老鼠鉆到牛角尖里去了,它不但不往回跑,還拼命往里鉆。
牛角對它說:“朋友,請退出去,你越往里鉆,路越狹窄,且前面也沒有出路。”
老鼠生氣地說:“哼!我是百折不回的英雄,只會前進,決不后退的!”
牛角無耐地說:“可是你的路走錯了啊!”
老鼠還是固執地堅持自己的意見:“謝謝你,我這一生從來就是鉆洞過日子的,怎么會錯呢?”
不久,這位“英雄”便活活悶死在牛角尖里了。
故事中的小老鼠,因為自己的執念,最終死于牛角之中。
其實,生活中的我們也應該想一想,我們是否也心懷執念而讓自己鉆入了死胡同。堅持多一點就變成了執著,執著再多一點就變成了固執。人應該執著,但不應該錯誤地堅持一種想法,有時候,你可能沒意識到的是,你堅持的想法是虛妄的。因此,我們應當學會放下,找到新的出路,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
王杰在《英雄記鈔》中曾經記載過這樣一個故事:諸葛亮、徐庶、石廣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學讀書,“三人務于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三人都想將所讀之書背熟,這勢必會費許多時間,而孔明是很高明的,他舍去了精細的內容,只觀大略,于是有了天文地理無所不精的本事。可見,放下,有時可以拿起更多。
魯迅少年時求知欲很強,讀了好多書,后又學醫,但最終棄醫從文。血腥的事實讓他明白,學醫可以治有限的人的生命,卻救不了全中國大多數人麻木的心靈。他果斷放棄醫學,揮舞一支既可當匕首又可當投槍的大筆,解剖“國民性”;對著鐵屋子,吶喊復吶喊,鼓舞了無數熱血青年。可見,放下一些次要的,可以拿起更好的。
由此可見,我們在生活中應當學會經常放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不斷的放下中成長而取得進步。
而那些心懷執念的人似乎總是比較愛認死理,他們非常在乎、介意自己的想法與看法,或自己的立場、態度以及身份;只要是與自己相關的一切,乃至于任何觀念,他們都很在乎。古往今來,那些太過執著的人往往就因為不愿放下那些所謂的執念而讓自己陷入死胡同中,比如,劉備固執于為關羽報仇,不愿聽眾將勸告,以舉國之兵伐吳,終大敗而歸,身死于白帝廟;宋江固執于接受招安,時機不對,葬送了農民起義;馬謖不聽王平勸諫,固執己見,痛失街亭。
可見,在我們的人生中,執著固然是可取的,但絕不可固執。比如,那些已經被得知或者求證、已經板上釘釘兒的不可能成為現實的目標,你就必須果斷地放棄;在現實世界中完全不能被應用的目標,你也必須理智地放棄;權衡利弊之下,得出的結論是完全沒有必要實施的目標,你也必須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