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五 胸懷城府 貌若昏童

有誰真的了解太子李治?沒有。

常言說知子莫若父,唐太宗真的很了解太子殿下嗎?答案是:不。

貞觀十七年(643)十一月,確立李治為太子已經半年多。有一次,唐太宗秘密找到長孫無忌,表示對太子不滿,希望另立吳王李恪為太子。當時,他對李治的一個性格評價是懦弱。長孫無忌不說李治懦弱,說李治這是“仁厚”,并說這才是“真守文良主”。兩個人對李治的性格判斷其實是一致的,不過是唐太宗從負面說,長孫無忌從正面說而已。

不論唐太宗還是長孫無忌,他們都認為李治性格軟弱。這種判斷對嗎?當然不對。歐陽修就認為唐太宗不了解自己的兒子。歐陽修在《新唐書·高宗本紀》的贊詞中說道:“以太宗之明,昧于知子,廢立之際,不能自決,卒用昏童。”他說唐太宗“昧于知子”,這是對的。

唐太宗不了解李治,長孫無忌了解嗎?當然也不了解。

那么,歐陽修說李治是“昏童”,昏童,就是傻小子。說唐太宗不了解李治,沒有問題。說長孫無忌不了解李治,也不錯。但是,歐陽修說李治是昏童,恐怕也不對。李治要是傻小子,為什么一件錯事都沒有辦過?李治要是性格懦弱,他敢跟庶母私通?這些看起來很矛盾的現象,一個人所做的多種事跡,現在讓我們作統一的分析,真是有些為難了。

那么,李治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綜合我們現在所知的情況,高宗李治是一個性格復雜的人,但是還構不成雙重人格。在父皇的權威面前,在傳統的道德和政治要求方面,他低調做人,認真做事,小心謹慎。所有需要的品質他都具備,所有正面的評價他都擁有,然而他想做的與社會不合拍的事情,他也照做不誤。我們可以用八個字評價:“外圓內方、膽大心細。”北京話叫作“蔫壞”,現在流行的說法是“悶騷”。你們希望我做的,我都做得天衣無縫,我自己想做的,要你們毫無覺察。太子不是需要孝道嗎?那我的孝道誰都挑不出毛病,你們還要特受感動。你看太子殿下,親自為父皇吮吸膿包,不肯坐車,扶著父親的御輦步行幾天。感動不感動?感動。但是,私下,竟然敢動父親的女人,法律上的庶母。你說這個膽子有多大?

李治這個大膽行為,跟隋煬帝都有一比。據說,隋文帝臨死的時候發現了楊廣在后宮非禮嬪妃,決定廢了楊廣。楊廣搶先動作,殺了皇帝,順利即位。這就是說,太子殿下與武才人之間的戀情如果被唐太宗發現,唐朝的歷史一定會大大改寫。但是因為他們保密工作做得好,神不知鬼不覺,所以歷史依舊按照既定的軌道前進。等到高宗即位以后,不再擔心這個秘密暴露了,這件事情才大白于天下。

更絕的是,宮里那么多的眼睛啊,他們是怎么蒙混過去的呢?我們到現在也很難理解。不得不承認,他們做事周密。做事周密的人,心思一定縝密,內心里把很多原則都不當原則。他們外表溫良恭儉,想讓你們知道的事情,感天動地;不想讓你們知道的事,如同沒有發生。

現在,我們還能說太子殿下是孝子嗎?當然不能。天下孝子都要這樣,那還不天下大亂嗎?但是,為什么太宗以下都認為太子是孝子呢?很簡單,大家都看走了眼,大家都被李治的表演蒙蔽了。

這不正是優秀的政治家嗎?可是千百年來,大家都把高宗當作傻孩子。這多么奇怪啊!

那么,當我們知道李治與武媚娘的私下關系,知道他們犯了“亂倫”罪,我們是否就可以認為,李治不會成為好皇帝呢?當然不能。想一想,當初唐太宗發動玄武門之變,公然殺害自己的兄弟,迫使父皇交出權力,那罪行有多大,李治這點行徑,與乃父比起來,只是小巫見大巫了。但是,我們依然認為后來的唐太宗是一個好皇帝,因為他締造了后世的楷模——貞觀之治。所以,太子殿下的這般表現,還不足以作為否定他皇帝前途的證據。

但是,這里我們還是要表示否定。否定什么呢?否定此前的一種錯誤認識,即李治性格懦弱的觀點。李治敢于在唐太宗的時代,就與庶母私通,這是一個懦弱者的行為嗎?

性格是一種對行為的傾向性歸納,所有的性格歸納,大約都是相對準確而已。但是,性格歸納也不能太離譜,如唐高宗,明明是膽大心細的人,生生給說成是懦弱者,這就是典型的歸納錯誤。因為,他在父親健在的時候,就敢于跟庶母私通,這個行為與懦弱如何可以建立聯系呢?那么,如此眾多的人堅持認為高宗性格懦弱,他們能夠解釋他與庶母私通這件事嗎?顯然不能。面對危險,不管對還是錯,只要有危險,就不敢行動,這就是懦弱。高宗是這樣的人嗎?顯然不是。任何人都能夠明白,太子時期的李治跟武則天的私通,其危險性之高,幾乎可以跟謀反相提并論。但是,皇太子還是做了。

唐高宗早年,究竟做了什么事情讓人有了懦弱的印象呢?我們現在不得而知。我們只是知道,唐太宗有一次這么說過,而長孫無忌并沒有反對。或者,正如唐太宗自己所說的,生子如狼畏如羊,是他希望李治不要過于軟弱。或者,李治有意地在長者面前表現得很謙遜,讓長者們產生了他很仁弱的印象。現在看來,李治的所謂軟弱,是一種戰略戰術,他不過是在“用弱”而已。有意識地顯示自己的仁弱,讓人相信自己仁弱,最終獲得更大的利益。這就如同當初的隋煬帝(可巧,當時也是晉王),表現都是既節儉又不花心,獲得父母的賞識。最后,當他成為皇帝的時候,有誰會認為隋煬帝是一個節儉而不好色的人呢?

說高宗李治的性格懦弱,恐怕不能用早年的行為來證明。后來當皇帝以后,他也有一些妥協的事情。那么,他的“懦弱”究竟是性格的原因,還是策略的原因呢?即使是隋煬帝這樣的皇帝,他也有妥協的時候。當他在雁門關被突厥包圍的時候,下令不再征伐高句麗,其實就是一種妥協,因為全國上下都在反對征高句麗。妥協是政治的常態,要考慮方方面面的利益關系,跟皇上的性格沒有必然聯系。總之,說高宗的性格懦弱,是缺乏事實根據的。因為如果追究性格,必須到早年生活中去尋找例證,而唐高宗李治的早年,缺乏這樣的證明。反而是與庶母私通一事讓人感到,他的性格應該與懦弱相反。

貞觀二十三年(649)五月,唐太宗駕崩。六月一日,高宗李治即位。年輕的皇帝只有22歲,比唐太宗即位的時候還年輕。新皇帝上臺伊始,表現得怎么樣呢?總體上說,還是很不錯的,可以用“勤政”二字來概括。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肇州县| 鱼台县| 崇礼县| 化州市| 蓝田县| 三原县| 麻阳| 黔西| 灵台县| 洪湖市| 鄱阳县| 建德市| 勃利县| 金秀| 牟定县| 甘洛县| 广水市| 嵊州市| 延边| 台前县| 天祝| 开阳县| 抚宁县| 平江县| 饶阳县| 虞城县| 体育| 金堂县| 高碑店市| 韶山市| 武川县| 石首市| 峨眉山市| 托克托县| 桂平市| 贵德县| 洛宁县| 虹口区| 平南县| 嘉黎县| 金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