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傳:信息技術250年
- (日)中野明
- 1225字
- 2021-11-17 18:16:18
隱形武器
1887年,全世界海底電報線路的總長度突破21萬千米。同年,英國資本控制的電報網絡比例達到全世界的70%,其中一半屬于英國大東電報局。英國之所以在電報領域擁有如此強大的統治力,有以下3個原因。
首先,英國的企業擁有優秀的電報線材生產能力。電報線材因為需要防止電力衰減,所以對技術實力有很高的要求。當時,擁有全世界最高技術水平的企業就是英國的電報建造與維護公司。19世紀,該公司在全世界電報線材市場的份額接近七成。
然后,海底電報線路的鋪裝和維護也需要極高的技術實力,而且運輸電報線材還需要專用的船只。最初,能夠鋪設海底電報線路的蒸汽船只有英國的大東號。塞勒斯·菲爾德指揮鋪設橫跨大西洋的海底電報線路時用的就是這艘船。后來,許多國家都開始建造專門用于鋪設海底電報線路的船只。到19世紀末,專用船只的數量已經達到30艘,但其中24艘歸英國資本所有。
最后,生產電報線材和龐大的專用船只都需要巨額的資本,而英國擁有許多愿意冒風險投資的資本家。英國在1868年以遠超市場價的金額收購民間企業的電報設備,將國內的電報事業全都收歸國有。據說,流入民間市場的這筆資金,又被民間的資本家們投入到了海底電報線路的鋪設之中。
正是憑借著強大的技術優勢、充足的資金以及企業家精神,英國一躍成為世界電報網絡的霸主,并且于1902年成功構筑了環繞世界一周的電報線路。在電報網絡覆蓋整個世界的過程中,就已經有人寫文章將電報線路比喻為“大腦”和“神經系統”。全世界的信息都通過這個神經系統被優先送往倫敦,而英國自然可以隨心所欲地使用這個系統。比如,英國能夠比其他國家早2~3個小時獲得與政治和商業相關的重要信息。世界各地的信息都必須先送往倫敦,這對于倫敦的金融街來說是非常大的優勢。倫敦以最新的信息為基礎制定市場價格,再通過電報將價格發送給世界各國,這就使倫敦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變得牢不可破。英國利用電報將克勞德·查普的夢想變為了現實。
能夠第一時間獲取信息的優勢還影響到英國的外交。1884年6月,中法戰爭爆發。法軍在這次戰爭中失敗,英國外交部率先得到這一消息,并且立即將消息發給了英國駐法大使,而這個時候法國政府甚至還沒有得到報告。
1898年發生的法紹達沖突,也使世人認識到全球規模的電報網絡在軍事上的重要性。當時,英法兩國都想占領尼羅河流域,法國派出的探險隊和英國軍隊在位于尼羅河上游的法紹達形成對峙,兩國都等待本國發來的進一步指令。英國軍隊可以從埃及向本國發送電報,法國方面卻沒有有效的電報通信手段,被逼無奈只能向英軍借用通信設備。但英軍拒絕了法國探險隊的請求,并且向國內發送了一條極其夸張的信息用來欺騙法國。英國憑借電報傳遞的信息,成功地獲得了外交上的優勢。
社會學家丹尼爾·海德里克在其著作《隱形武器》中介紹了上述內容,正如這本書的標題所說的,電報就像是一個“看不見的隱形武器”,英國正是利用這個武器獲得了政治、經濟以及軍事上的巨大優勢。大英帝國在維多利亞時代取得世界霸權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擁有這個強大的隱形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