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媽媽不吼不叫養育女孩
- 王彩虹編著
- 1559字
- 2021-11-18 16:54:30
有責任心的女孩值得信賴
責任感是一個人能否立足社會、成就事業的最基本的人格品質。要想自己的女兒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媽媽就要注意從小培養女兒的責任感,讓女兒養成對自己的事情、對自己的言行、對自己的學習、對自己的家庭負責的習慣。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只有具備了責任感,他們才能贏得別人的信賴,獲得別人的賞識。培養女孩子的責任感其實就是讓她學會做自己該做的事情,這叫對自己負責,是培養責任感的初級階段。如果一個女孩子對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不負責,又怎么強求她去對學習、對家庭、對事業、對他人負責呢?
一個大雨滂沱的早晨,趙女士騎著自行車送女兒去上學。快要到學校的時候,女兒突然喊叫起來:“呀!媽媽,你忘了給我戴紅領巾吧?糟了,老師今天要檢查的。都是因為你,快給我回去拿,遲到了你要負責!”
可憐的趙女士嘆了口氣,無可奈何地調轉車頭,一邊擦著滿臉的雨水,一邊自言自語:“是呀,我怎么給忘了呢?”而她的女兒仍舊不依不饒,責備著媽媽的粗心。
如果媽媽一味地大包大攬,只會讓孩子變得依賴,不懂得對自己的事情負責,長大后,更不懂得感恩,也更加沒有責任感。
對于女孩來說,擁有責任感不僅可以使她更討人喜歡,還可以促進她自身能力的發展。兒童心理學專家認為,一個人缺少一些知識不一定影響他的發展,但缺少責任感將會貽害他一輩子。因此,培養女孩的責任心是媽媽不能忽略的問題。
徐女士在女兒3歲的時候,就開始著手培養她的責任心。無論是在家里還是與別的孩子在一起時,徐女士都會有意識地讓女兒充當一些有意義的角色,使她感到自己的行為對他人、對集體有積極的作用,同時也培養了她戰勝自己的弱點、增強各種能力的信心。
徐女士時常讓女兒擔任她的“助手”,幫助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從而鍛煉女兒的責任感和能力。在她的鼓勵和引導下,女兒總是高興地參與進來。比如,讓女兒和她一起收拾碗筷、打掃衛生、洗衣服、幫忙看店等。
一個星期天,徐女士所開的店里生意特別忙,就叫6歲的女兒幫忙看店,負責接聽電話。電話響了,是女兒的同學打來的。過了一會兒,電話又響了,又是女兒的同學打來的。徐女士對女兒說:“同學找你有什么事,你去吧!”
女兒回答說:“沒關系的,是同學打來的,問我要不要一同去買書。”
“店工已回來了,有人看店了。你去吧!”
“沒關系的,店里忙,今天我幫忙看是應該的,您休息一下嘛!今天讓我來做一回小老板。”
徐女士說:“你行嗎?”
“肯定行!”
聽到女兒這樣說,徐女士非常高興,因為她的女兒已經是個懂事的、有一定責任感的孩子了!
不要認為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有責任感,便從小忽視責任心的培養。幼兒階段是責任心的萌芽階段,孩子們常常表現出各種嘗試的愿望,比如要求獨立吃飯、試穿衣服、手臟了自己洗等。
等到孩子稍大一點時,他們的責任心開始表現在關心家人和家庭事務上。因此,媽媽要提供表現責任感的機會,使女孩懂得什么是責任,并且學會如何負責任。
育女真經
第1招:讓孩子明白什么是自己應該負的責任
首先,媽媽要放手讓女孩做自己該做的事情。要讓女孩明白,學習、鋪床、穿衣服、洗衣服等,都應該靠自己獨立完成,是自己應該負的責任。同時,還要讓女孩學會關心老人、病人和比自己小的孩子。在家人生病的時候,媽媽要鼓勵女孩照顧家人,讓女孩記得父母的生日,鼓勵她給父母精心準備一份生日禮物。
第2招:讓女孩對自己造成的不良后果進行補救
當女孩犯錯時,媽媽應該讓她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如損壞了別人的玩具,一定要讓女孩買了還給人家。弄臟了地板,就讓她自己擦干凈。要使女孩知道,誰造成不良后果,就該由誰負責。
第3招:切記不要時刻提醒女孩該做什么
當要孩子記住做某事時,與其大人經常提醒,還不如讓孩子自己記下要做的事情,這樣孩子也慢慢地學會了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孩子只有學會了對自己的事情負責,才能逐步地發展為對家庭、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