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中的夢幻》
第九章:接近真相?
15?.
天氣越來越陰暗了,山坡上的冷風呼呼的吹。我的手和耳朵被冷風吹的有些麻木和僵硬。
我和董嫣然在祭奠完我父母后,開始一路下山。我環(huán)顧四周及山上山下,全是墳墓,覺得陰風慘慘的。
因為這墳山朝西,光線是更加的陰暗也更加的冷氣。一路上,我若有所思,突然想起這江北公園流杯池石壁上石刻的那首《一世歌》:
人生七十古來少,
前除年少后除老。
中間光陰不多時,
又有炎霜與煩惱。
花前月下得高歌,
急需滿把金樽倒。
人世錢多賺不盡,
朝里官多做不了。
官大錢多心轉憂,
落得自家白頭早。
春夏秋冬捻指間,
鐘送黃昏雞報曉。
請君細點眼前人,
一年一度埋荒草。
草里高低多少墳,
一年一半無人掃。
《一世歌》是明代唐寅寫的。我的理解,他是看透了世間一切,哪樣都不重要。生前死后,七情六欲,官民貴賤,錢財歲月,統(tǒng)統(tǒng)的都不重要。倒是把「花前月下得高歌,急需滿把金樽倒」,把及時行樂看得尤為重要;要得到的、已經(jīng)得到的,盡可能的滿足目前自己的需求。
是呀!我感概之中,想想已故的二老。他們雖已經(jīng)得到詩中所說的許多好處,但他們一生中也未能免去“炎霜和煩惱”,就更不必說有“花前月下”和更多的“滿把金樽倒”。難道這不是悲哀!?難道不是凄涼?大輩子都處于水深火熱和饑寒交迫的生活之中,到后半輩子也未享受到多少幸福的生活和天倫之樂。究其一生,幾乎也是白來世上走一趟。
我和董嫣然下到了坡底。
董嫣然看見一個頭包白布的老頭,和一個挽扶著老頭的中年男子這倆個人,跟她那天在小南門大橋旁壩壩里唱歌的和端盤子收錢的倆個人好像一樣。
嫣然對著我,用她手指了指那倆個人。告訴我注意他們。
嫣然對我說:
“他們倆也來這里,干什么呢?難道也是來祭奠親人?祭奠誰呢?”
那倆個人側著身子。老頭埋著頭從我們身后過去,慢慢地往山上爬去。嫣然疑思了很久,在尋找答案。大約都過去了七八分鐘,嫣然叫我去跟蹤那倆個人,去探個究竟。
我回頭往山上路看去,不見了那倆人的身影。
于是,我快步追上山去,已經(jīng)是很開闊的視野了,但仍然未見倆人的蹤影。我足足站了兩分鐘,雙眼四處搜索仍未見得。我轉身回去,把情況告訴了嫣然。
嫣然更加覺得怪異。愈想愈覺得更加的不可思意。我安慰嫣然,不要想太多,這可能是純屬偶然的吧!不要去多想!
我們開著車離開了這個地方。接下來我們?nèi)ソo董嫣然的已故的父母親上墳......
作者:墨傾似淚痕